9岁烈士张全胜,在他生命的第九个年头就慷慨赴死走向刑场。 1944年夏,松山前线

笑对的风雨 2025-04-14 13:21:46

9岁烈士张全胜,在他生命的第九个年头就慷慨赴死走向刑场。 1944年夏,松山前线,泥泞夹着血,雨水灌进战靴,连呼吸都像铁丝擦喉咙。 没人注意到那个一米不到的小个子,背着二十多斤的医药箱,从掩体里钻出来,直奔火线。 炮弹刚炸完,地上躺着人,他扑过去,撕布条、绑伤口、喂水。 身边子弹啪啪打在树干上,他连头都没回,胳膊像绳子一样勒着伤员往回拖。 一个娃娃兵,像老兵一样救人,名字叫张全胜,9岁。 谁信?可这是事实,他生在河北望都,1935年冬天,日军端了他家,爹娘都死在枪下,三天没吃饭,他靠啃树皮熬过来。 到了1944年,跟着逃难队伍一路到了西南,听说中国远征军征娃娃兵,他把碗一摔,报名了。 说自己13,其实还不到10,身高一米都不到,军装穿上像罩着棉被。 眼神一点不虚,拉着后勤班长就问:“能不能带我上战场? 没人当回事,可一场仗打完,才发现这个小孩没掉队,没哭,还一口气背回来三个重伤员。 于是他留下了,不是做吉祥物,是正式编进部队,干的活儿真刀真枪。 松山战役一开,谁都知道这仗不好打。 山头一百多个火力点,全是日军挖出来的地堡,中国军队前后打了三个多月,伤亡惨重,很多娃娃兵被塞进前线补缺口,张全胜也在其中。 他背着医药箱,在乱军堆里穿行,烟熏火燎,裤腿被炸飞半边。 一个老兵腿被炸断,倒在坑里叫妈,张全胜跳下去,先用绷带包扎,又抠出水壶喂水。 对方说:“娃娃,快跑吧!”他头一偏,咧嘴一笑:“跑啥?我家都没了,就剩这条命,砸他们一个算一个。” 炮火一顿猛过一顿,一次夜里,他冒雨拖回两个奄奄一息的战友,手掌都磨破,鲜血黏着泥。 军医看了看,眼圈红了,说:“这不是小孩,这是条命硬的狗。” 可命,再硬也挡不住偷袭。 1944年9月,一个清晨,阵地刚换班,日军摸了上来。 混战中部队被冲散,张全胜跟几个娃娃兵被围在一块山沟里,弹尽粮绝,最后他被活捉。 那天有风,山谷刮着枯草响,日军军官朝他走过来,低头看了他一眼,冷冷一句:“你想怎么死?” 他仰头,声音不高,但很硬:“我已经死了,但中国永存。” 说完这话,周围几个日军都愣了,气氛一下子僵住。 一个军官眼皮跳了一下,拔出军刀,抬手就是一下,现场没有人笑,连敌人都闭嘴了。 后来才知道,有日军战地记者拍了照片,那个孩子站在战俘堆里,身上全是血,但眼神直,脸不抖。 几十年后,一个叫松井秀治的日本老兵回忆,说那个小孩刚被抓时还冲他们笑了一下,说:“你们把我家炸了,我不上战场只能去讨饭。” 当时一群士兵都傻了,有人把枪口移开了头。 也许那一刻,他们突然明白,这仗,不是对一个孩子,而是对一整个民族的硬骨头。 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征了七千多个娃娃兵,八岁、九岁、十岁……都是孤儿,没人可依。 有人负责传信,有人搬弹药,有人拿枪冲锋,打到最后,死了上千,张全胜只是其中一个,但不是最小的。 腾冲那边,后来建了国殇墓园,有个方阵,专门放娃娃兵的雕像。 穿破烂军服,拎破枪,脸上是孩子模样,眼里全是战争。 美国战地记者罗斯也来过,见过张全胜,采访时问他:“你想活着看到胜利吗?” 张全胜说:“抗战会赢,我可能看不到。” 那一刻,罗斯哭了,不是因为悲伤,是因为震惊,一个连字都写不全的中国孩子,站在战火中,活得比大人还通透。 很多年过去,战场上的血早干了,娃娃兵的骨头还埋在土里。 可只要有人记得,那句话就不会消失:“我已经死了,但中国永存。” 参考资料: 《松山战役亲历记》,《抗战纪实》杂志,2014年第6期。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君行

君行

2
2025-04-14 15:16

九岁的烈士,想想都心疼。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2
2025-04-14 15:26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我已经死了,但中国永存”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

1
2025-04-14 15:16

[祈祷][祈祷][祈祷]

笑对的风雨

笑对的风雨

笑对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