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年,秦桧的后人秦大成考了状元,结果乾隆知道后,便当着众人的面问:“秦爱卿

小说红楼 2025-04-14 15:41:31

1763年,秦桧的后人秦大成考了状元,结果乾隆知道后,便当着众人的面问:“秦爱卿,百官都传你祖上是南宋的秦桧,果真如此吗?”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谁料他只用了七个字就博得了乾隆的欢心。   家族的荣耀与耻辱与个人往往如影随形,深刻地影响着后人的命运。   1763 年,一位名叫秦大成(后改名秦大士)的学子,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学,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在了科举考试的巅峰 —— 状元的位置上。   秦大士,祖籍安徽当涂,他的祖上与南宋臭名昭著的秦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祖上秦梓和秦桧是同宗兄弟,可是他们家不屑秦桧在所作所为,早就和他分开了,但是后人并不知道其中内情,仍旧将他当作秦桧一脉。   秦桧,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的名字,以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的行径,为世人所不齿。秦桧在南宋朝廷位极人臣,权倾一时,他力主与金国议和,以 “莫须有” 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导致南宋错失收复北方大好河山的良机。   而秦大士,便是秦桧家族血脉的延续。尽管时光已经流转了数百年,但秦桧的恶名依旧如阴霾一般笼罩着秦氏家族。   1763 年,科举考试的大幕拉开,秦大士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发挥,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了殿试环节。   乾隆皇帝在审阅了秦大士的试卷后,也对他的才学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就在即将宣布状元人选之际,乾隆皇帝突然得知了秦大士的身世 —— 他竟是秦桧的后人。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乾隆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秦大士确实才华出众,倘若因为其祖上的缘故而将他弃用,实在是可惜;   另一方面,秦桧的罪行太过恶劣,若将他的后人选为状元,恐怕难以服众,也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乾隆皇帝决定给秦大士一个机会,亲自考验他。   在宣布状元人选的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压抑。乾隆皇帝目光如炬,直视着秦大士,突然问道:“秦爱卿,百官都传你祖上是南宋的秦桧,果真如此吗?”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秦大士的身上,大家都在暗自揣测,这个年轻人究竟该如何回答这个棘手的问题。   秦大士心中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他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向前迈了一步,深施一礼,然后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短短七个字,犹如一道智慧的光芒,瞬间化解了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   乾隆皇帝听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既巧妙地避开了对秦桧罪行的直接评价,又向乾隆皇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秦   大士的意思是,时代在变迁,不同的天子会有不同的臣子,他自己与祖上秦桧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侍奉的君主也不同,自然不能将他们混为一谈。   他以这样委婉而又智慧的方式,向乾隆皇帝传递了一个信息:他秦大士虽然是秦桧的后人,但他并不会重蹈祖上的覆辙,而是会以全新的姿态,为当今的天子尽忠效力。   乾隆皇帝何等聪明,自然明白秦大士的言外之意,于是当场决定,将秦大士钦点为状元。   秦大士高中状元后,顺利进入官场,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他为官清正廉洁,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行,赢得了同僚们的尊重和百姓们的爱戴。然而,作为秦桧的后人,他的内心始终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有一次,秦大士与几位好友一同游览杭州的岳王庙。岳王庙,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修建的,这里庄严肃穆,岳飞的塑像高大威武,气宇轩昂。而在岳飞像的面前,跪着几尊铜像,其中就有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等人。   这几尊铜像历经风雨,早已被前来祭拜岳飞的人们投掷的物品砸得面目全非,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生前犯下的滔天罪行。   秦大士一行来到岳王庙后,好友们纷纷被岳飞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他们驻足在岳飞像前,感慨万千。其中一位好友,突然想起了秦大士的身世,便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家祖上就跪在这里,你不去看看吗?”   这句话一出口,周围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秦大士,不知道他会作何反应。   秦大士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缓缓走到秦桧的铜像前,然后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副对联一经写出,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赞。   “人从宋后羞名桧”,表达了自南宋以后,人们对秦桧的厌恶之情,甚至连名字里有 “桧” 字都感到羞愧;“我到坟前愧姓秦”,则更是秦大士发自内心的感慨,他为自己身为秦桧的后人而感到愧疚。   这副对联,既体现了秦大士对祖上罪行的深刻认识和反省,又展现了他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他没有因为自己是状元而逃避这份耻辱,而是勇敢地面对历史,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秦大士的这副对联,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在感叹他才华的同时,也对他的为人和品格表示钦佩。秦大士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他却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也为秦氏家族挽回了一些颜面。    

0 阅读:224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