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3年,一个织女见到62岁的皇帝孙权竟然不下跪行礼,众人都以为她会被罚,可孙权却不怒反喜。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孙权亦不能免俗。
一天夜里,孙权突然春心萌动,想去织纺逛逛。一位织女引起了他的注意,见其有一股羸弱之美,仙气飘飘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喜欢得不得了,当即临幸了她。
这个织女叫潘淑,是一个小吏的女儿,因其父亲犯罪被斩首,她和她的姐姐受到牵连,被罚进皇宫做织女,成为奴婢。
(《三国志》记载: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
她长的漂亮,在织房里并不受其他织女的待见,因此潘淑特别想出人头地,离开这个地方。
可这谈何容易?
刚好孙权要来织房的消息传来,潘淑心里清楚,这是个机会,她一定要引起孙权的注意。为此,她想了一个办法。
当孙权来到织房,所有的人都下跪行礼,平静下来后,她才装作被吓坏了,连忙站起来,也忘了要下跪行礼,孙权看了她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潘淑如愿以偿。
她从一个千金小姐到丫鬟,其中经历很多,潘淑明白,现在和孙权只做了一晚夫妻,自己的地位还不稳固,她要牢牢抱住孙权这颗大树。。
为此,她用尽心思哄孙权开心,而孙权则夜夜流连在她身边 专宠她一人。
孙权已经62了,哪经得起夜夜这样折腾,很快就病倒了。但是,老天没有让他白折腾,潘淑怀孕了。
孙权老来得子,十分高兴,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取名孙亮。
潘淑有了儿子,觉得腰板更直了。她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继承皇位。
潘淑想要让其儿子孙亮登上皇位,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出身问题,孙亮有一个罪奴母亲。想要提升他的地位,只能给他娶个有地位的老婆。
其次,潘淑在朝中除了有孙权的宠爱,几乎没有其他可用之人。
于是,她把目光投降了孙权疼爱的长女孙鲁班。为了和孙鲁班结成同盟,她让孙亮和孙鲁班的外孙女结亲,这个辈分真是有些辣眼睛。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孙权的儿子孙和,孙霸,两人都是皇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两人正为太子之位斗得你死我活,谁都没有把孙亮那个小屁孩放在心上。孙权也被这两人搅得不得安生。
恰巧,天降异象,孙权让人算了一卦,卦象说国家将有大灾难。
潘淑抓住这次机会,对孙权说:这二人不管是谁继承了皇位,都希望给她和儿子二人留一条活路。
这话让孙权联想到两个儿子争夺皇位,将来无论哪个登上了皇位,另一个肯定遭殃,到时必定血流成河,这对于国家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
一气之下,孙权将孙和,孙霸两人处死。
铲除了他们两个,潘淑就联合朝中大臣孙弘,向孙权提议立孙亮为太子。
孙权想起之前潘淑曾经在怀孕的时候说过,做梦梦到有一个奇人将龙首递给她。他一向比较迷信,也疼爱孙亮,就答应了。
至此,潘淑的目的实现了。她也如愿当上了皇后。然而她恃宠而骄,在皇宫里横行霸道,宫女们稍微做错一点,就会受到严厉得惩罚,而且经常在孙权面前说别的妃子坏话。尤其是经常诋毁袁夫人。
(《三国志·吴志·妃嫔传》记载:明年,立夫人为皇后。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谮害夫人等甚众。)
这些也都算了,可潘淑得陇望蜀,把自己拉进死亡的漩涡。
孙权70多岁的时候,得了风寒,卧榻病床。潘淑看着孙权孱弱的样子,开始对更大的权力有了念想,她想学吕后临朝。
很可惜,还没等她的计划成功,就先一命呜呼了。
对于她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因为孙权病了,她时刻守在孙权身边伺候,劳累过度,身体变得虚弱,那些平日里受她欺负的宫女们就联合起来,趁她睡着时勒死她。
(《三国志》是这么说的:“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昬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
另外一种说法是孙弘下的手。当时孙权病重时,潘淑曾找过孙弘,请教当年吕后专例的事。
然而孙弘却有自己的想法。孙权一死,孙弘有可能成为托孤重臣,权力自然不用多说。孙亮年幼,没有办法处理朝政,所以实际的权力还是会落到孙弘的手里。
但是现在潘淑想来抢走这块蛋糕,孙弘肯定不愿意拱手相让,干脆杀了潘淑。
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权下的手。潘淑向孙弘咨询吕后专例这件事情,如果孙弘向孙权汇报了,无疑会引起孙权对潘淑的猜忌,他肯定不想太后干政的局面发生,就学习汉武帝杀赵婕妤(汉昭帝生母),也杀了潘淑。
潘淑死后两个月,孙权也死了。两人合葬在一起。
他们的儿子孙亮,做了几年傀儡皇帝,也被哥哥孙休毒死。
潘淑死于非命,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明明已经是人生的赢家,抓了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很多诱惑,就会显现出本能的贪欲。
佛家云:“一寸适九寸魔”,“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只有学会忍耐,以律己之心克制自己,常思贪欲之害,才能抵制欲望的侵扰,心胸坦荡地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