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杨蕴如嫁给了文质彬彬的孙家大少爷,三天就闹着要离婚,母亲以为女儿受了委屈,不断地追问,杨蕴如支支吾吾地说:“这孙少爷晚上变得可怕起来。” 19岁的杨蕴如,天津名门闺秀,嫁给了文质彬彬的孙家大少爷,本以为是门当户对的美满姻缘,谁知婚后第三天就闹着要离婚。母亲急得不行,以为女儿受了天大委屈,追着问怎么回事,杨蕴如却支支吾吾,只挤出一句:“这孙少爷晚上变得可怕起来。”这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发生了啥? 杨蕴如生在民国初年的天津,家里是当地数一数二的金融大户。她爹杨毓璋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高管,家底厚实,在天津地面上谁不给几分面子。杨家虽有钱有势,可子嗣不旺,唯一的儿子小时候没了,杨蕴如就成了独苗,从小被捧在手心里。她娘是名门出身,平时挺讲究规矩,但在她身上完全没底线,把她宠得像个小公主。家里佣人要是端茶送水慢了半拍,她就能甩脸子,小小年纪就有了股小姐脾气。 她读书没读出啥名堂,小学还没念完就撂挑子了。她嫌黄包车坐着颠,嫌先生讲课吵,直接扔了句“我才不跟穷孩子挤一块儿写字”,书包一甩就丢进了鱼塘。她爹活着时就看出她这性子野得不行,临走前还留了遗嘱,让她多念点书,不然以后得吃苦。可惜人一走,遗嘱成废纸,她娘压根管不住她,越发由着她胡来。她没事就窝在屋里翻《红玫瑰》《半月》这类小说,里头的浪漫故事看得她两眼放光。她就想着,婚姻就该跟书里一样,男人斯文俊俏,女人娇羞可人,日子甜得跟蜜似的。 到了19岁,杨蕴如通过媒人介绍,嫁给了孙家大少爷孙毓棠。孙家是天津八大家之一,名头响亮,孙毓棠还在南开大学念过商科,长得挺俊,照片上看就是个斯文人。两家门当户对,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红毯从门口铺到街尾,贺礼堆了几百担,金光闪闪的礼器装了好几箱。杨家这边觉得这门亲事稳了,孙家也觉得攀上了好亲家。可谁也没想到,这桩婚事从新婚第一晚就出了岔子。 新婚夜过后,杨蕴如第二天就闹着要回娘家,第三天直接收拾东西跑了。孙家那边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带着嫁妆回了杨宅。她娘见她哭得稀里哗啦,披头散发地闯进来,吓得赶紧问咋回事。她坐在椅子上,低头抹眼泪,半天憋出一句:“那孙少爷晚上变得吓人。”她娘急了,问她到底啥意思,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反反复复嘀咕“太可怕了,太脏了”。她娘劝了半天,她死活不松口,非要离婚不可。杨宅乱成一团,佣人搬嫁妆忙得脚不沾地,孙家派人来问情况,她连门都不让人进。 这事儿说到底,跟杨蕴如自个儿的性格脱不了干系。她从小被宠得没边,家里啥都依着她,压根没教过她怎么面对现实。她念的小说里,婚姻全是风花雪月,可真到了自己身上,她压根接受不了夫妻之间的真实相处。她对孙毓棠的恐惧,可能就来自这种落差。她没上过多少学,没受过多少教育,婚姻观念完全来自书本浪漫幻想。她对孙毓棠的误解和恐惧,直接把婚姻推向了破裂。 再说这事儿,也得看那个年代的背景。民国时期,女人的婚姻大多是家里定的,没啥自主权。杨蕴如这婚也是父母一手操办,她自己压根没啥发言权。那时候的女人地位低,嫁出去就得听男人的,家里再有钱也改变不了这点。她家境好,可没学过怎么适应婚姻生活,嫁过去三天就崩了,也就不奇怪了。她这性子加上时代的规矩,注定了这场婚姻走不长远。 有人猜可能是新婚夜她受了惊吓,毕竟她对夫妻之间的事一窍不通,估计是完全没准备好。她娘后来也觉得可能是她想多了,可她死活不听劝,非觉得孙毓棠那样子没法接受。孙家这边呢,孙毓棠是个读过书的少爷,平时看着挺正派,可谁也不知道他在家里啥样。杨蕴如跑回娘家后,孙家也没硬逼她回去,可能是觉得这婚没法强留。 这桩婚事闹到最后,两家都没啥好结果。杨蕴如回了娘家,死活不肯再嫁,孙家那边也丢了脸。她后来的日子过得咋样,没太多人知道,有人说她一直单着,有人说她后来还是找了人,可都没啥准信儿。她这事儿在当时天津传得挺广,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有说她太娇气的,也有说孙家少爷可能真有啥毛病的。反正这婚没成,她那“大公主”的名号倒是更响了。
19岁的杨蕴如嫁给了文质彬彬的孙家大少爷,三天就闹着要离婚,母亲以为女儿受了委屈
只言片语里
2025-04-14 17:07:14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