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你打了胜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我打仗就是为了捍卫人民罢免我的权利。” 1945年,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据说对丘吉尔扔下一句:“你打了胜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淡定回击:“我打仗就是为了捍卫人民罢免我的权利。”两位二战巨头的交锋,不光是个人性格的碰撞,更是两种制度的对决。 先说温斯顿·丘吉尔。这位老兄1874年出生在英国贵族家庭,年轻时当过兵,后来混进政坛,干过好几个大职位。1940年,二战正打得火热,他当上英国首相,带着英国硬扛纳粹德国的轰炸。那几年,他靠着一张嘴,演讲讲得英国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那句“永不投降”,直接成了英国人的精神支柱。后来他还拉上美国和苏联,组了个反法西斯大联盟。1951年他又干了一届首相,直到1965年去世,算是英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再看约瑟夫·斯大林。1878年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穷人家,靠着革命爬到苏联老大的位置,从1924年一直干到1953年咽气。二战时,他带着苏联硬拼德国,斯大林格勒那场仗打得血流成河,最后硬是把德国人顶了回去。他治国靠铁腕,工业化、军事化搞得风风火火,但也因为手段太硬,留下了不少争议。总之,这位是个说到做到、谁也不敢惹的主。 丘吉尔上台那会儿,英国正被德国炸得晕头转向。1940年,他接手首相位子,立马就得面对伦敦大轰炸这摊子烂事。他没怂,靠着演讲把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还跑去跟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套近乎,硬是把反法西斯联盟搞了起来。他的战略眼光也不赖,比如支持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这些大招,都是他点头拍板的。 斯大林这边,二战刚开始有点懵。1941年德国撕毁条约打过来,苏联一开始被揍得挺惨。不过他反应快,立马动员全国,工厂全开,军队死命往前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他亲自盯着打的,那场仗硬生生把德国的势头给断了。后来他还指挥了东线大反攻,一路把德国人赶回了老家。说白了,他是用铁血和纪律撑起了苏联的战线。 1945年7月,二战欧洲这边刚消停,丘吉尔、斯大林和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凑到德国波茨坦开会。这会主要是商量战后咋办:德国咋收拾,波兰边界划哪,对日本咋下手。波茨坦会议开了十几天,敲定了德国分成四块管、波兰往西挪点地盘这些大事。这会不光是分地盘,还定下了战后世界的调子,冷战那股味儿其实已经有点冒头了。 不过这会开到一半,丘吉尔有点坐不住了。为啥?因为英国国内大选结果还没出来,他得盯着点。他7月25日跑回伦敦,第二天一看,完了,保守党输了,工党的艾德礼上台,他只能灰溜溜地交出首相位子。会议后半段,艾德礼替他接着跟斯大林、杜鲁门掰扯。 1945年7月5日,英国大选投票那天,二战还没完全结束,欧洲这边刚停火,日本那边还在打。丘吉尔满心以为自己打赢了仗,选民怎么也得挺他一把。可那时候英国人想的不是战争英雄,而是战后日子咋过。工党喊着要搞福利国家、重建经济,戳中了老百姓的心。结果7月26日票一公布,保守党惨败,丘吉尔直接下台。这对他来说是个大打击,毕竟刚在国际上风光了几年,转头就被自己人“炒”了。 斯大林听到丘吉尔落选啥反应?7月18日波茨坦开会那几天,他俩在晚宴上聊过英国大选,斯大林还根据苏联情报说保守党能赢,丘吉尔听着挺高兴。可结果一出来,他没啥公开表态。毕竟斯大林眼里,丘吉尔下台也就是英国那套民主玩意儿闹的,跟他苏联那摊子事没啥关系。他可能还觉得挺奇怪:打赢仗的人还能被赶下去,这在苏联想都不敢想。 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区别,说白了就是民主和独裁的区别。丘吉尔再牛,英国人说不想要他,他也得卷铺盖走人。1945年大选,他输得挺惨,可他没抱怨,接受了结果。这就是民主的规矩,权力是老百姓给的,他们也能收回去。斯大林呢?苏联那套体系里,他就是老大,谁敢吱声?反对他的人,不是被抓就是被干掉,权力全攥在他手里,底下人只有听话的份。 这俩人二战时都干得不错,但战后路子完全不一样。丘吉尔下台后还能写书写回忆,晚年过得挺安稳。斯大林一直干到死,1953年走了,苏联那套机器还接着转。这不光是他俩个人的事,也是两种制度的缩影。丘吉尔打仗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选择的权利,斯大林打仗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谁对谁错?不好说,但这差别确实值得琢磨。 1945年那会儿,世界刚从大战里爬出来,大家都想着以后咋过。英国人选工党,是想着日子能好点;苏联那边,斯大林还在忙着收拾地盘、压反对派。丘吉尔落选,表面看是丢了面子,可他那套民主理念后来影响了整个西方。斯大林赢了仗,保住了权,可苏联后来那堆问题,也跟他搞的那套脱不了干系。权力这玩意儿,说到底是给谁用的?是给老百姓,还是给自己?这问题,丘吉尔和斯大林用一辈子给出了答案。
斯大林:“你打了胜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我打仗就是
只言片语里
2025-04-16 19:03:4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