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转型,能否担当起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重任? 近日,《实施方案》对煤电发展提出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4-14 20:08:02

煤电转型,能否担当起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重任? 近日,《实施方案》对煤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技术指标的革新来推动煤电朝着“高弹性、低碳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这既能稳固其作为能源安全压舱石的地位,又能为煤炭行业创造结构性升级的机遇。 从时代背景和深层次的原因来讲,当前我国面临着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的双重制约。 2024年的极端天气致使欧洲出现天然气危机,这凸显出煤电在保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然而利用率却不足95%,迫切需要煤电提供灵活性。 同时,全球煤电的碳排放占比超过40%,我国的“双碳”目标迫使煤电从基荷电源转变为调节性电源,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来换取生存空间。 此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有客观需求,预计到2027年新能源的日功率波动将达到6亿千瓦,需要煤电具备分钟级的调节能力,而且电力市场化改革在加速推进,煤电需要通过升级来获取调峰、调频等收益。国际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压力也促使我国必须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避免煤电行业“一刀切”式退出所带来的社会风险。 在对煤电“压舱石”作用的积极影响方面,其一,提升灵活调节能力,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到2027年将促使煤电机组实现深度调峰最小出力不超过30%额定容量、负荷变化速率不低于3%额定功率/分钟等指标,某试点机组经过改造后调峰能力从40%下降到25%,单日能够多响应电网需求约200万千瓦时。当前煤电提供了70%的顶峰能力和80%的调节能力,专项行动新增的指标进一步强化了其核心支撑作用。 其二,优化能效与碳排放,延长煤电的生命周期。预计现役机组改造后年均供电煤耗能够降低5 - 10克/千瓦时,全国10亿千瓦煤电装机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000万吨。试点示范项目要求度电碳排放强度不超过600克/千瓦时,陕西某电厂通过掺烧30%的生物质,碳排放强度下降了25%。 其三,保障能源安全,强化兜底作用。方案明确“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不低于95%”,智能运维和故障预警系统将非计划停运次数降低50%以上,在2023年冬季寒潮期间,某改造机组连续满负荷运行120天,避免了区域限电的风险。 对煤炭行业和市场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需求结构得到优化,推动高质量的煤炭消费,新建机组对高热值、低硫分的煤种需求增加,预计优质动力煤的市场份额将从35%提升到50%以上。 低碳化改造可能会使煤炭的总需求减少,但区域性差异明显。产业链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容,预计2025 - 2027年煤电升级改造的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煤炭企业也朝着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国家能源集团2024年调峰辅助服务收益占比突破10%。 能源与科技 国际能源大战 中国国家能源 能源策略 能源概念 国家能源资料 能源可持续利用 能源大动脉建设 能源现状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沁沁随心生活

沁沁随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