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2022年,两位老人感觉时日不多,千里迢迢来到儿子的墓前,他们分坐两旁,拍下了这张催人泪下的“全家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秋日,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颤巍巍地走下火车,踏上了云南的一片陵园,他们的目光落在远处一座墓碑上,碑上年轻的面庞定格在永远的19岁。 那是他们的儿子曹刚,一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战士,曹启东和李淑芳此行只有一个心愿:在有生之年,与儿子拍一张“全家福”。 他们分坐墓碑两旁,夕阳洒在三人身上,工作人员按下快门,定格了这催人泪下的瞬间,这张照片,不仅是父母与儿子的最后团聚,更是一个军人家庭对家国信念的深情告白。 曹启东的胸前,抗美援朝的纪念章依旧闪亮,年轻时,他跨越鸭绿江,冒着枪林弹雨保家卫国,战火中的经历让他对军人二字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回到家乡后,他与李淑芳结为连理,育有一个儿子曹刚,曹启东常对儿子说,军人不仅是为自己活着,更是为国家和人民,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曹刚心中种下了从军的种子。 李淑芳虽不曾上过战场,却用无言的付出支撑着这个家,无论丈夫在前线还是儿子后来从军,她总是默默操持家务,藏起担忧,送他们一次次远行。 曹刚从小听着父亲的战斗故事长大,立志要穿上军装,保卫祖国,18岁那年,他如愿入伍,临行前对父母说:“爸,妈,我会让你们骄傲。”那一刻,曹启东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既有欣慰,也有隐隐的不安。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号角吹响,曹刚随部队奔赴前线,他在信中写道,战场虽凶险,但能为国效力,他无怨无悔。 在一次关键战斗中,敌方火力点威胁着战友的安全,曹刚主动请缨,带领小队冒死突袭,成功摧毁目标,就在战友们庆幸胜利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噩耗传回家乡,李淑芳昏倒在地,醒来后泪流不止,曹启东强忍悲痛,彻夜未眠,他翻开儿子留下的遗书,上面写着:“若我牺牲,请不要太伤心,这是我的选择。” 老两口既痛心儿子的离去,又为他的英勇感到骄傲,曹刚用生命兑现了对祖国的誓言,也延续了父亲的军人荣光。 四十多年过去,曹启东和李淑芳的头发早已花白,身体也日渐衰弱,他们将曹刚的遗物收在一个旧皮箱里:叠得整齐的军装、闪亮的奖章,还有几张他穿军装的照片。 每逢节日或曹刚的生日,他们都会取出这些物件,擦拭得一尘不染,仿佛儿子从未远去,岁月无情,老人深知自己的时日不多,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再去看看儿子,趁还能走得动。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从家乡到陵园,2000公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并不轻松,火车颠簸了一天一夜,沿途的繁华景象让曹启东感慨:“要是刚子能看到现在的国家,该多好。”李淑芳握着他的手,静静地点头,眼里闪着泪光。 终于,他们站在了曹刚的墓前,墓碑上,儿子的笑容依然灿烂,仿佛时间从未流逝,李淑芳颤抖着伸出手,抚摸碑上的照片,低声说:“儿子,妈来看你了。” 她絮叨着家里的琐事,叮嘱他在那边要好好的,曹启东站在一旁,腰板挺得笔直,像个老兵在站岗,他轻声说:“刚子,你是我们的骄傲。”老两口临时决定拍一张“全家福”,他们坐在墓碑两侧,中间是曹刚的遗照。 夕阳西斜,光影柔和地笼罩着这一幕,工作人员按下快门,泪水模糊了视线,照片里,父母的苍老与儿子的青春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如此和谐,仿佛他们从未分离,这张照片后来传到网上,无数人被感动,留言说:“英雄不朽,愿和平长存。” 离开陵园时,李淑芳回头望了望墓碑,低声说:“儿子,妈可能来不了了,但你放心,你的战友会陪着你。”曹启东握紧她的手,点点头,他们知道,曹刚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安宁,而他们的思念将伴随余生。 回程的火车上,老两口靠在一起,静静地看着窗外,曹启东说:“咱们的刚子,没白活。”李淑芳哽咽着应了一声,泪水滑落,这次旅程,是他们对儿子的告别,也是对过往岁月的释然。 曹刚的故事,早已不只是一个家庭的记忆,他的牺牲,提醒着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他父母的深情,展现了军人家庭的坚韧与奉献,这张“全家福”虽带着离别的哀伤,却也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曹启东和李淑芳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但那份信念却如墓碑般屹立不倒,英雄的血脉在延续,祖国的山河依旧壮丽,正如网友所说:“烈士长眠,我们永记。”这张照片,定格了一个家庭的爱,也点亮了一个时代的荣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顶端新闻——《两位耄耋老人赶到儿子墓前拍下了“全家福”》
泪目!2022年,两位老人感觉时日不多,千里迢迢来到儿子的墓前,他们分坐两旁,拍
如梦菲记
2025-04-14 21:46: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