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农民,咳嗽10年,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咳嗽,“哇”的一声,一个黑色且带血地异物喷射出来,妻子将异物拿给医生看,不料,医生看完脸色大变,立马冲出病房报警。 高其煊,1921年出生在东北一个偏僻小村子。那时候的中国,战乱不断,他小时候日子过得苦,父母早早去世,就靠着他和哥哥相依为命。俩人小小年纪就给人打短工、捡破烂,饿不着就行。到了1940年代,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东北成了战场前线。高其煊和哥哥在村里一家馒头铺找了个活儿干,混口饭吃。可这馒头铺不简单,成了解放军的情报点。兄弟俩年纪小,不惹眼,借着送馒头的机会,偷偷给解放军传了好几次关键消息,帮了不少忙。 1945年,解放战争打响了,高其煊和哥哥觉得光传消息不过瘾,干脆投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从一个啥也不会的农民,硬是练出了一身本事,能打能扛。1946年,一场硬仗中,他胸口中了一枪,子弹卡在体内,差点没命。战友拼死把他拖到后方,可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医生试了试,觉得取子弹太冒险,就没动刀。伤好得差不多后,高其煊因为身体不行,被迫退伍回了村里。 回到村里,高其煊没跟人提过自己当过兵的事儿。他怕别人问东问西,也不想让人觉得他靠过去吹牛。他安安分分娶了个媳妇,叫李秀英,生了几个孩子,靠种地过日子。那枚没取出来的子弹,成了他心里的秘密。刚开始还没啥感觉,可慢慢地,他开始咳嗽。头几年是干咳两声,不当回事,后来咳得越来越凶,晚上都睡不好觉。家里人劝他去看看,他总摆手,说老毛病了,花那钱干啥,扛扛就过去。 其实他不是不怕死,而是怕麻烦。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已经够了,当过兵,打过仗,活着回来就不错了,不想再折腾。再说,村里卫生所那水平,他压根不信能治好啥大病。日子就这么拖着,咳嗽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家人也习惯了。可谁也没想到,这咳嗽背后,藏着个天大的事儿。 1956年秋天,高其煊35岁,咳嗽已经折磨了他十年。那天傍晚,他干完活回家,咳得特别厉害,憋着一口气,猛地一用力,“哇”一声,吐出个东西。他低头一看,黑乎乎的,还带着血,吓得他愣在原地。媳妇李秀英赶紧跑过来,见那东西不像痰,也不像啥正常玩意儿,慌得不行,裹起来就带着他去了村卫生所。 卫生所的医生是个年轻人,刚干没几年,平时也就治个感冒发烧。他接过那东西一看,脸都白了。那是一枚锈得不成样子的子弹,带着血迹,分明是从人身体里出来的。他脑子一转,觉得这事儿不简单,不是普通农民能碰上的,八成跟啥大事儿有牵连,赶紧报了警。 警察来了,带着高其煊去乡里问话,又翻了档案查了半天,终于弄清楚了。这子弹是1946年那场仗留在他体内的,十年了,居然被他咳出来了。高其煊这才不得已说了实话,把自己当兵的事儿全抖搂出来。原来,他不是啥普通农民,而是解放军的老兵,打过仗,立过功。村里人听说后,都跑来看他,有人感动,有人惊讶,还有人觉得不可思议。 档案里查到,他那次受伤是救战友时中的弹,差点就没挺过来。医生后来解释,这子弹可能一直在肺附近,时间长了,组织坏死,加上他咳嗽用力,硬生生给排出来了。这事儿在医学上挺少见,可对高其煊来说,倒是苦尽甘来,咳嗽也慢慢轻了。 高其煊没因为这事儿飘起来,别人送东西他不要,表彰他也谢绝,还是老老实实种地。他觉得自己没啥了不起,就是个活下来的兵。晚年,他身体还行,常跟孩子们讲过去的事儿,说打仗多苦,和平多好。他儿子高小明受他影响,长大后也去当了兵,算是接了他的班。 村里人把这事儿传开了,高其煊成了个小传奇。大家伙儿聊起来,总说这老汉看着不起眼,谁知道年轻时这么硬气。他的故事,也让村里人开始琢磨,那些不起眼的邻居里,会不会也藏着啥不为人知的事儿。 高其煊这辈子,算不上大英雄,可也真不简单。他从乱世里走过来,打过仗,扛过伤,回来还得接着种地养家。那个子弹,十年里没要他的命,反而成了他命硬的证明。他跟那时候千千万万的农民、战士一样,没啥文化,没啥背景,可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平常日子过得下去。 这事儿让人想想,和平真不是白来的。那些年,多少人豁出命去,才换了后来的安稳日子。高其煊咳出来的不光是子弹,还有一段历史,一份提醒。现在日子好了,可别忘了这些默默扛着的人。
明明以俄军的实力,拿下乌克兰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而久攻不下的真正原因,其实毛主席早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