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洲和李聚奎是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的好搭档,他们一个是司令,一个是政委,在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15 08:54:47

段海洲和李聚奎是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的好搭档,他们一个是司令,一个是政委,在抗战期间打过不少漂亮仗,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委李聚奎成了开国上将,而司令段海洲却成了剃头师傅,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8年,李聚奎奉命到武强接收段海洲的抗日武装队伍。 段海洲出生于大地主家庭,殷实的家境使他得以学有所成并考入北平大学,由于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弃笔从戎又考入军阀石友三在邢台创办的十三路军干部学校,可惜随着石友三的叛变,这所学校还未创办一年就偃旗息鼓,这样一来,段海洲就只能回家做他的地主少爷了。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人的兽行激发了段海洲的爱国之心,于是他自掏腰包购买武器弹药,成立了一支抗日武装队。 为了壮大队伍,段海洲四处奔走疾呼,吸引了大批进步学生、农民甚至残兵败匪来投奔,而他亦有勇有谋,不仅组织队伍进行训练,还多次带着队伍侵袭县城,将城中的伪军打得溃不成军,并缴获了数十条枪支。 这样一来,段海洲名声大噪,不少人更是闻名而来,队伍也迅速扩大到了数千人之多。 段海洲还卖了大部分祖产,修建兵工厂,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生产枪支弹药和手榴弹等,这样一来,他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到1938年时,他的队伍已经有了6千多人,已然成为了冀南一支不可小觑的抗日队伍。 也就在这年,八路军129师169团作为东进纵队来到冀南。 八路军的“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的政策主张,让段海滨深以为是,于是他主动派部下陈云龙与东进纵队的司令员陈再道联系,表达了愿意被八路军收编的意愿。 当时东进纵队已经和日军打了好几场胜仗,而且好几个县的保安队和伪军也被八路军收编,因此八路军的威望空前绝后,再加上段海滨的队伍里的进步学生,也都劝说他只有投靠八路军才是正途,所以他才主动联系了陈再道。 这件事得到了徐向前的重视,随后段海洲被接到南宫,在那里盘桓的几日里,他亲眼目睹了八路军的战斗水平和部队作风,而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加入八路军的决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随着段海洲的队伍的壮大,想吞并他这支队伍的人越来越多。 比如国民党河北民军二路军的赵云祥,还比如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也以“人多力量大”的由头,三番五次想要霸占他的队伍,段海洲自然不愿意将队伍拱手相送,这样一来就少不了一场恶战。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段海洲决定把八路军当作他的靠山。 加入八路军后,段海洲的队伍被改编为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段海洲担任司令,李聚奎担任政委。 段海洲的队伍里面除了农民和进步学生外,还有土匪和旧军官等,因此军纪涣散,且战斗力不强,好在李聚奎等人在军事方面很有能力,于是经过他们的训练和改造,整个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在之后的反“扫荡”和“六离会叛乱”等战斗中,段海洲与李聚奎配合默契,指挥得当,因此接连取得胜利,还占领了隆平、恩县和故城等3个县城,一时段海洲和李聚奎这对搭档成了部队佳话。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李聚奎被调到鲁西北工作不久,原本抗日激情高涨的段海洲却突然辞去了职务,离开了离八路军部队。 原来有人专门来拜访段海洲。 这个人叫石友信,是段海洲在干部学校的同学,也是军阀石友三的弟弟。 此时的石友三已经是国民党第39集团军司令,并且就在河北抗日。段海洲出于对老校长的忠心,孤身离开了八路军部队,并重新组建了一支新的队伍,准备带着队伍投奔石友三。 没想到还没等到时机成熟,石友三就投降日军做了汉奸。 段海洲见状,果断放弃了投靠石友三的想法,转而投靠了西北军将领孙元良,可仅过了2年,孙元良也投降做了汉奸,这样一来,段海洲只能无奈离开。 不久后,段海洲的队伍被国民党将领王毓文接纳。 王毓文是汤恩伯的心腹,而他对段海洲又赏识有加,因此段海洲仅在几年里,就从一个基层指挥员,升为了第33师师长,并且还被授予少将军衔。 然而内战的爆发让段海洲大失所望,但此时他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却被当作马前卒与解放军刀兵相见,由于之前在八路军很受重视,段海洲一直想要弥补自己的过错,于是两军交战时,他总是消极避战,不得不打时,他也下令部下只能朝天放枪。 1949年,段海洲联合副师长党建国秘密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决定率33师起义。 然而就在起义前夕,段海洲被升为副军长,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对33师的控制权,于是党建国决定带出33师与他会合再宣布起义,可他在军部苦等数天,才从报纸上得知,由于33师师长的阻挠,导致起义失败,而党建国来不及相告,便孤身投诚了解放军。 好在段海洲还是在重庆解放前夕完成了投诚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段海洲没有去找昔日的八路军战友,而是默默地生活在重庆,以剃头为业。 李聚奎得知段海洲的情况后,为他四下奔走,最终按照起义将领的身份,让他得到了政府安置。

0 阅读:95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