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直接指出钱学森的错误,本以为不会有回信,未曾想,钱老不久便回信,信中连用的13个“您”让人泪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到钱学森,那可真是我们国家的大人物,“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力学泰斗,连美国都不想放他回来的那种顶级存在。你敢想,有人看了他写的文章,发现里面有个学术错误,居然还敢写信指出来?关键是,钱老不但没生气,反而亲笔回信,还连着13次“您您您”的,表示感谢和敬佩。这不是小说,这是实打实的真事儿,而且还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 这事的主角叫郝天护,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的一个研究所工作。那时候没啥娱乐,干科研就是他最大的乐趣。有一天,他翻看《力学学报》,碰巧看到了一篇钱学森写的文章。本来是膜拜的心情,结果越看越不对劲——有个公式推导,好像哪里有问题。 说实话,这要换成大多数人,心里再怎么觉得不对,也多半会选择“闭嘴保命”。毕竟,人家是钱学森啊,你一个刚毕业的小年轻,质疑泰斗?这不是找抽吗? 但郝天护不是一般人。他一开始也挺纠结的,怕写错了闹笑话,更怕得罪权威。但是他心里更过不去的是:如果真的有错,那学术的严谨就变味了。这种对科学认真到骨子里的劲头,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 于是他鼓起勇气,认真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发现和推导过程写得明明白白,寄了出去。本以为信寄出去就没下文了,毕竟钱老那时候事务繁忙,说不定人家秘书都懒得看。可没想到,一个月后,郝天护收到了亲笔回信,落款赫然是——钱学森! 信里不仅承认了错误,而且用词极其诚恳,还一连13次称呼郝天护为“您”,字字句句透露出对一个后辈科学家的尊重与欣赏。你说说,这得是多大的胸怀啊?换作是有些人,哪怕知道错了,也未必愿意承认,更别说还主动感谢指出问题的年轻人了。但钱学森这么大的科学家,敢于承认错误,毫无架子,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封信一时间在科研圈刷了屏(当然,那时候没有朋友圈和微博),但大家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回信”那么简单,这是一次对科研精神的生动诠释。 要知道,投稿这种事儿,不是谁都能有门路的。尤其是当时的学术圈,发表论文难得跟中彩票一样。结果有了钱老的支持,郝天护顺利把自己的研究发表在《力学学报》上。这篇文章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为他打开了科研之门,成为了他之后专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这波操作,就不是简单的提携后辈了,而是真心实意地在传承科研精神。你看,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光自己有水平,还能把后浪推上前台,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郝天护后来回忆说,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他从这件“小事”中体会到,做科研,不只是堆公式、写论文,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对真理的执着。哪怕是权威,也可以被质疑;只要你说得有道理,科学就会给你一个公正的答案。 而钱学森,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科研工作者:别怕质疑,别怕承认错误。真正厉害的人,是那些愿意接受不同声音、不断修正自己的人。 就像一句话说的,“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认错”。而钱学森,不仅认了错,还成就了一个年轻人,这种气度,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一代代科研人学习的。 写在最后 说到底,科学从来不是谁说了算,而是事实说了算。这个世界,永远需要那些敢于说“这不对”的人。
[兔子]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直接指出钱学森的错误,本以为不
寒雪覆松枝白
2025-04-15 09:45: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