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4月14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发文说:“目前,大约有300家美国屠宰场仍未获得许可证向中国出口牛肉,‘大多数美国牛肉已经不具备对华出口资格’。而澳大利亚似乎正在填补这一空缺,对中国的谷饲牛肉出口显著增长,“澳大利亚现在是唯一能向中国供应高质量、白脂肪纹理牛肉的国家”。” 澳大利亚这波操作,简直是在 “薅美国羊毛”!当特朗普还在纠结关税大棒怎么抡得更响时,澳洲人已经在中国市场吃得满嘴流油 ——300 家美国屠宰场被 “拉黑”,澳洲谷饲牛肉出口量却逆势暴涨 38.6%。 中美贸易战这场 “牛肉三国杀”,彻底重塑了全球供应链格局。曾经占据中国进口量 5.7% 的美国牛肉,如今连 2% 都不到,而澳洲凭借雪花纹理清晰的谷饲牛肉,硬生生从南美 “牛肉三巨头” 口中抢下 20% 份额。 更绝的是,中国海关总署的 “白名单” 一更新,美国泰森食品、史密斯菲尔德这些行业巨头直接懵圈 —— 数千吨牛肉卡在港口,连 “转卖” 都找不到接盘侠。 这场变局背后藏着三个有意思的细节:第一,澳洲人早就在中国市场埋下伏笔。2024 年 12 月,中澳自贸协定关税全免政策正式生效,澳洲牛肉到岸价直接比美国低 15%。 第二,中国消费者的 “舌尖革命” 功不可没。随着火锅、西餐普及,谷饲牛肉需求激增,而澳洲恰好抓住了这个风口。 第三,美国政客的 “骚操作” 加速了自身出局。得克萨斯州农场主们怎么也想不到,特朗普的关税战最后变成了 “自残式营销”—— 中国进口商宁可加价 30% 买澳洲牛肉,也不愿碰美国的 “政治风险肉”。 最打脸的是,美国牛肉退场后,中国市场非但没 “闹饥荒”,反而玩出了新花样。巴西、阿根廷的 “平价牛肉” 占据中端市场,澳洲垄断高端,欧洲和俄罗斯则送来 “小众精品”。 更绝的是,中国通过本币结算机制,直接用人民币买巴西牛肉,再用雷亚尔买阿根廷大豆,硬生生把美元挤出了供应链。这种 “东边不亮西边亮” 的玩法,让美国的关税大棒彻底成了摆设。 不过,这场变局也给中国提了个醒:当进口牛肉占比超过 30%,国内养殖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活牛价格跌到 23 元 / 公斤,部分牧场甚至出现 “倒牛奶杀牛” 的荒诞场景。 商务部去年底启动的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正是为了给国内产业争取转型时间。 但这剂 “退烧药” 怎么用,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 既要保护农民利益,又不能让消费者重回 “高价牛肉” 时代。 最后不得不说,美国这波 “赔了夫人又折兵” 的操作,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在全球化时代玩 “闭关锁国”,最后坑的只能是自己。 当澳大利亚牛肉在中国市场 “攻城略地” 时,美国农民的眼泪正在得州的牧场上流淌。而中国消费者,正端着澳洲牛排,看着特朗普在推特上 “表演单口相声”。
美国的关税牌彻底沦为废牌了!在我们对美反制将美国的关税加到125%之后,我们还送
【8评论】【12点赞】
用户10xxx15
澳洲也不是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