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威胁征收半导体关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反映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焦虑,但政策反复与执行难度可能加剧全球产业链动荡。长期来看,技术自主权与供应链韧性仍是企业应对的关键,而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博弈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科技格局。
豁免与威胁并存
美国政府于4月11日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明确表示,豁免仅是临时举措,目的是为后续制定专项半导体关税方案争取时间。特朗普强调,这些商品只是被归类为“半导体”类别,最终仍需通过关税迫使相关产业回流美国。
关税落地时间表
美国预计将在“一两个月内”出台针对半导体行业的专项关税政策,具体税率可能参考钢铁、汽车等领域的加征模式,但部分产品可能有例外。
特朗普多次威胁对台积电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要求其加速在美国建厂。台积电已宣布未来四年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总规模达1650亿美元),但其美国工厂面临成本高(比台湾高30%-50%)、良品率低(不足50%)等挑战。
供应链重构压力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依赖亚洲地区(中国台湾和韩国合计占全球产能60%),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倒逼产业回流,但短期内难以替代现有供应链。台积电美国工厂的工程师需频繁赴台培训,核心技术仍由台湾团队掌握。
消费者与行业生态
若关税落地,电子产品终端售价可能上涨8%-12%,消费者承担主要成本。同时,美国国内批评声音认为政策摇摆加剧企业投资不确定性,削弱市场信心。
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84%关税,并明确芯片“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限制美国通过供应链转移规避关税。
盟友与国际社会态度
美国盟友担忧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加剧供应链碎片化。例如,韩国三星、日本半导体企业可能被迫调整投资策略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