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年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华裔男子,在网上炫耀说:“中国人一辈子都不能理解,什么是诚信社会!”因为他发现在澳大利亚,可以先加油,然后在走进店里付钱,根本没人担心逃单问题!网友:要不你先回国内看看再说呢?
最近,一个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快30年的华裔男子在网上火了。他叫张强(化名),出生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城市。上世纪90年代,他背井离乡,跑到澳大利亚求学,后来干脆在那边定居了。28年过去,他从一个穷学生变成了有房有车的中产,生活稳定,家庭和睦。可他对中国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离开时的模样。直到最近,他发了一段视频,彻底点燃了网友的争论。 他在视频里说,自己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当地的加油站,可以先把油加满,然后再去店里付钱,没人担心你会跑。他觉得这太震撼了,认为这就是“诚信社会”的体现,还顺带感慨了一句:“中国人一辈子都理解不了这种感觉!”这话听着挺刺耳,底下的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有人说:“国内早就有先加油后付钱了,你多久没回国了?”还有人吐槽:“有些地方连服务员都不用,自己扫码付,你这观念也太老了吧!”更有网友直接怼:“要不你先回国内看看再说,别在这丢人了。” 张强没想到会挨这么多“骂”,心里有点不服气。他觉得自己说的没错,毕竟在澳洲生活这么多年,这种信任感随处可见。可网友的反应让他开始怀疑,难道国内真变了?他决定买张机票回国一趟,看看现在的中国到底啥样。 张强回到老家所在的城市,第一感觉就是陌生。高楼大厦多了,路宽了,街边全是共享单车和电动车,跟他记忆里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他直奔一家加油站,想看看国内的“诚信”到底如何。到了那儿,他发现流程跟澳洲差不多:工作人员帮他把油加满,递给他一张小票,让他去店里付钱。他排队等着,看着周围的人都老老实实结账,没一个跑路的。他心里嘀咕,这不跟澳大利亚一个套路吗? 更让他吃惊的是,后来他又去了另一家加油站,发现那儿有个自助区。没有工作人员,只有几台智能加油机,屏幕上有提示,他自己拿油枪加完油,用手机扫码就付了款,整个过程简单得不行。周围的人也都在自助操作,没人偷跑,也没啥乱子。他站在那儿,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自己之前那番话有点站不住脚。
这趟回国,张强跑了几个城市。高铁站人挤人,手机支付到处都是,连菜市场的小贩都在用二维码收钱。他慢慢意识到,中国的变化不是一点半点。以前他觉得国内啥都得先付钱,怕被人坑,可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早就不成立了。很多地方的便利性和信任度,甚至比澳洲还强。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久没回来,把中国想得太落后了。 回到澳大利亚后,张强写了一篇长文,跟网友们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他说,这次回国让他大开眼界,国内不仅有先加油后付钱的加油站,还有自助服务,比澳洲还方便。他坦白自己之前的话太武断了,也为中国的进步感到高兴。这篇帖子发出去后,不少人给他点赞,有人夸他敢认错,也有人劝他多回国看看,别老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 其实,张强的经历挺典型的。很多在海外待久了的人,容易对祖国产生误解。时间长了,联系少了,信息也跟不上,就觉得自己待的地方啥都好,国内啥都不行。可事实是,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太大了。经济上去了,科技发达了,社会信任也在慢慢建立。像手机支付这种东西,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连偏远的小镇都用得顺溜,这在全世界都少见。反过来,澳大利亚虽然生活节奏慢,信任感强,但它的模式也不是完美的。比如澳洲的加油站信任顾客,可有些偏远地方服务跟不上,油价还贵得离谱。中国这边呢,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很多方面已经后来居上。 张强的故事还让我想到,诚信这东西,不是某个国家独有的标签。它跟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还有人的自觉都分不开。中国以前可能确实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现在不一样了。城市里摄像头遍布,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逃单这种事不仅少,还会付出代价。反过来,澳洲的“先加油后付款”,也不是啥高不可攀的奇迹,就是一种习惯罢了。两个地方各有各的特点,没必要非得踩一个捧一个。 说到底,张强从瞧不上国内,到后来被现实“打脸”,这过程挺有意思。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偏见往往是因为不了解,而了解了才能有客观的判断。中国的诚信社会,不是他想的那样遥不可及,反而正在一步步成型。他这次回国,不光是给自己上了一课,也让不少网友跟着思考: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到底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