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们出去玩,在公园入口处时,有个大概五六岁的小男孩,满脸笑容地经过我身边,他

学林情感 2025-04-15 16:03:27

早上我们出去玩,在公园入口处时,有个大概五六岁的小男孩,满脸笑容地经过我身边,他一蹦一跳地走下楼梯,步伐并不快,但看起来很轻松,让我能感受到他快乐的心情。

这时,我身边的一个中年男人突然对着那个小男孩的背影开始咒骂:“你个某某的……”他接连说了一串污言秽语,要不是旁边没有别人,他又看着小男孩的方向,我很难想象,一个成年人会用这样肮脏的语言,去对待一个孩子。他边骂着,边向小男孩的方向追去,小男孩本来也没走太远,也就十来步的距离,中年男人很快追上了他。

小男孩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他脸上的表情已经不再轻快,而是变得有些复杂,眉头微蹙,有些紧张,无奈,还有些厌恶。

中年男人又骂了两句后,重重地说:“你要是丢了可怎么办!再不能瞎跑了!”说完这句话后,这个男人好像松弛了下来,他牵住了小男孩的手,后面再说话时,语气就柔和了。

这个男人没有意识到,他生病了,小男孩只是离开了他十步之遥,就激发了他深深的恐惧,他应该真的相信,这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于是他不停地咒骂,以此对抗或缓解这份恐惧。直到孩子重新回到他身边,警报才解除,他才从病态中稍稍恢复。当他处在病态中时,他感受不到自己,全身心都被惊恐笼罩,更别提感受到孩子了。

有很多人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自己的身心有严重的问题,外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激发TA们的恐惧。这样的人常会刻板地给自己设置一条可控的安全路径,以为只要这样做,就是安全的,只要超过设定,就是失控,就会危险。

昨天我记录的小浩妈妈也是如此,她坚定地认为,只要孩子运动,且运动的形式必须是打羽毛球,就可以有“好”的结果,只要孩子不运动,或者运动的形式不是打羽毛球,她就焦虑,然后把恐惧全宣泄到孩子身上,或者说,她那一刻真的恨孩子,恨他为什么要去“破坏”自己的安全设定。当她在病态中时,她看不见真实外界中的大风,看不见本来很开心的孩子,满心都是不顾一切要达到自己目标的偏执。

这样的成年人,需要先疗愈自己,否则这些身心的疾病,也一样会“传染”,最终让孩子承担痛苦,也继续染上疾病。即使暂时没有能力治好自己,也可以先从和自己待着开始,即使恐惧,即使焦虑,也不着急把这份痛苦往孩子身上宣泄。感受并停留在这一刻,也许你才能真正穿越它,知道它并不能真的把你带走。

0 阅读:8
学林情感

学林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