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哈误把密码当金额,花费14万元购买两个包子,直到商家查账时才发现本月收益高到离谱,关于这笔“横财”店主如何处理? 何刘竹怎么也没想到,2023年5月2日这个普通的月末对账日会让他的小包子铺一下子成为郑州城里的热门话题。 "每个月营业额就那两万块钱,这次怎么多出了十几万?"何刘竹皱着眉头,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着手中的账目。这家位于郑州市商都路与十里铺路交叉口附近的汴梁大汤包店,门面只有两米宽,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包子价格实惠,一个不过一元到一元五角。 在反复检查后,他锁定了一笔异常转账:4月2日下午5点左右,一位名为"*洪伟"的顾客通过支付宝转来了147,258元。何刘竹回想着当天的情景,店里人来人往,顾客大多扫描贴在墙上的支付码完成付款,店员看到手机上出现确认的"对号"就算完成了交易。 "当天那个收款的手机没拿在手上,我们也没仔细看具体金额。"店员回忆道,"顾客手机支付后有对号出现,我们就确认了,谁能想到会有这种情况?" 何刘竹深吸一口气,心中盘算着这笔意外之财的来历。"这位顾客支付的金额是个六位数,很可能是他在付款时,不小心把支付密码输成了金额。"凭着多年经商的经验,他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面对突如其来的"横财",何刘竹心里并不安宁。"这么多钱不是自己的,我心里一直不踏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个声音在他心中响起:这钱不是自己挣的,应该还给失主。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该如何找到这位素不相识的顾客? 经过一番思考,何刘竹决定向媒体求助。"我希望这位顾客能跟我联系,我好把误转的钱还给他。"他的这一决定很快通过媒体传开,在坊间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这店主真是个好人啊!"有人这样评价。 "会不会是炒作啊?现在做生意的套路太多了。"也有人提出质疑。 面对各种声音,何刘竹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作为一个在郑州经营了八年的安徽人,他深知诚信的重要性。十几万元对于一家小小的包子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们大半年的营业额。但在他看来,赚钱要靠自己的本事,不属于自己的钱一分也不能要。 与此同时,韩洪伟的生活如常进行着,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豪掷"14万余元购买了两个包子。那个平凡的4月2日下午,他只是带着孩子路过汴梁大汤包店,想着买两个包子填填肚子。 "当时孩子在旁边闹腾,我有点急,就随手扫了码付款。"韩洪伟后来回忆道。在输入金额时,他错将支付密码输入了两次,而因为钱存在余额宝里,支付后没有收到短信提醒,他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如此代价高昂的错误。 直到5月8日,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韩洪伟生活的平静。 "您好,这里是支付宝客服,您在4月2日向一家包子店转账了147,258元,可能是误操作..." 第二天,5月9日,韩洪伟戴着帽子和口罩,心怀忐忑地来到了那家包子店。门口已经挤满了前来采访的记者,他悄悄走进店内,见到了在此等候已久的何刘竹。 "真的非常感谢你,你是个诚实的好人。"韩洪伟真诚地说。 为确保交接过程合法有序,双方前往郑州市公安局郑东分局通泰路派出所。会议室里挤满了媒体记者,警方仔细核对了双方身份和转账记录,确认韩洪伟就是那位误转14万余元的顾客。 "我们把双方的转账记录进行了核对,并核对了相关证件,证实支付者确实是韩洪伟。"派出所民警介绍说,他们还让韩洪伟写了相关书证。 在众人见证下,何刘竹将这笔误转的钱款归还给了韩洪伟。会议室里,一个写着"汴梁大汤包公司奖励5000元"的纸牌格外显眼——这是公司对何刘竹拾金不昧行为的表彰。 "包子店店主非常诚实,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非常感激,应该弘扬这种行为。"韩洪伟对何刘竹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事件在郑州乃至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何刘竹的店铺前门庭若市,慕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媒体报道后,包子铺生意好了一些。"店员笑着说。 面对有人质疑整个事件是否为商业炒作的声音,何刘竹的母亲无奈地解释:"怎么会是策划呢?我们根本不认识韩洪伟。我们没什么文化,就想着求助媒体,会容易找到人。"
马大哈误把密码当金额,花费14万元购买两个包子,直到商家查账时才发现本月收益高到
月下故人来
2025-04-15 16:59:4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