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突然认怂!德国车企负责人举着销售报表直摇头:“给中国车加税后,价格还是比欧洲

流水梦寒之心 2025-04-15 17:35:24

欧盟突然认怂!德国车企负责人举着销售报表直摇头:“给中国车加税后,价格还是比欧洲车少三成,这生意没法做!”4月10日欧盟宣布用最低价协议替换加税计划,原本准备的关税清单全成了废纸。 欧盟这次突然 “认怂”,背后其实是一场实实在在的 “经济账” 博弈。 先说说欧盟为啥突然变卦。去年 10 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结果到今年 2 月,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销量反而同比暴涨 64%。这就好比你想给对手使绊子,结果人家非但没摔倒,还跑得更快了。为啥?因为中国车的成本优势实在太明显。 以比亚迪为例,同样配置的电动车,在欧洲卖 3.5 万欧元,而大众 ID.3 最低也要 4.2 万欧元。就算加了税,中国车还是能比欧洲车便宜 20% 以上。这种情况下,欧盟再硬着头皮加税,只会让欧洲消费者更愿意买中国车,本土车企反而更难生存。 再看看德国车企的处境。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在中国市场有大量投资,2024 年德国车企对美出口额达 384 亿欧元,其中 73% 来自这三家。要是欧盟坚持加税,中国很可能反手对德国汽车加征关税,到时候德国车企在华利益就会受损。 保时捷就是个例子,2025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销量暴跌 42%,直接被国产电动车 “卷” 得喘不过气。这种情况下,德国车企自然会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压,要求放弃加税计划。 欧盟这次改用 “最低价协议”,其实是个折中的办法。协议规定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售价不得低于 3.5 万至 4 万欧元,每季度根据市场调整。表面上看是限制了中国车的低价策略,但实际上给了车企灵活操作的空间。比如比亚迪可以通过提升配置、推出高端车型来满足价格要求,甚至还能借此推动品牌高端化。而欧洲消费者依然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中国车,不用承担关税带来的高价。这种 “动态平衡” 既保护了欧洲车企的面子,又避免了贸易战的全面爆发。 不过,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博弈。美国一直在拉拢欧盟搞 “反华联盟”,但欧盟显然不想当炮灰。去年特朗普对欧盟加征汽车关税,直接导致德国车企股价暴跌,大众、宝马市值蒸发数百亿欧元。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更愿意和中国达成协议,既能保住欧洲市场,又能避免被美国 “绑架”。就像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说的:“公平竞争比贸易壁垒更重要”。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次协议也是一次胜利。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年销量已经超过 50 万辆,欧盟是仅次于东南亚的第二大出口地。通过 “最低价协议”,中国车企不仅保住了市场份额,还能通过技术升级和本地化生产(比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进一步巩固优势。更重要的是,中欧这次合作给 WTO 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 用市场化手段替代单边制裁,这对全球贸易体系来说是个积极信号。 但故事还没完。欧盟虽然暂时 “认怂”,但未来的竞争只会更激烈。中国车企需要在技术、品牌和服务上持续发力,才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而欧盟也可能会在其他领域设置新的壁垒,比如数据安全、碳排放等。这场博弈,说到底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 当中国汽车的 “性价比” 和 “技术牌” 同时发力时,欧洲车企的 “百年老店” 优势还能维持多久?或许,这正是欧盟在签下协议时最担心的问题。

0 阅读:57
流水梦寒之心

流水梦寒之心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