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看,沙特当年35亿买东风三的投资是不是划算的?就这么说吧,这场交易直接保了

奇希谈趣 2025-04-15 20:05:52

从现在看,沙特当年35亿买东风三的投资是不是划算的?就这么说吧,这场交易直接保了沙特一条命,办成这事的王储直接有了免死金牌。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1987年,沙特亲王拎着装满美钞的箱子,在北京的谈判桌上签下了一份价值35亿美元的合同,这笔钱买来了36枚东风-3导弹,其中还包含中国“意思意思”多送的一枚。   这事传出去后,国际上一片哗然,不少人都说沙特是“土豪任性”,有钱没处花,要知道,那会儿35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顶得上一个小国的外汇储备了。   但沙特可不是脑袋一热就做决定的主。   上世纪80年代的中东,简直就是个大型“火药桶”,沙特这个石油富豪,四周全是虎视眈眈的邻居,西边是以色列的战机呼啸,东边是伊朗的快艇劫掠,北边还有两伊战争的烽火连天。   更要命的是,沙特王宫开会时都得把防弹钢板架在窗户上,生怕哪天就被人端了老窝,看看周边,伊朗都从苏联搞来了“飞毛腿”导弹,沙特能不慌吗?   无奈之下,沙特先是跑去美国买导弹,结果美国一句“中程导弹不能流入中东”,把沙特的求购直接堵了回来。   转头去找苏联,人家更干脆——连见都不见。   就在沙特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想起了远在东方的中国。   虽说当时两国连建交都没有,而且沙特还曾投票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但形势所迫,死马当活马医吧。   有意思的是,最初中国报价一枚导弹才1000万人民币,考虑到沙特是土豪,中方把价格提到了一亿人民币,心想对方肯定要砍价。   结果沙特听到“一亿美元”的报价,差点把茶杯摔了——因为他们的心理价位是2.3亿美元一枚!   这不禁让人想起网友的神评论:一个土匪没见过钱,一个土财主没见过枪。   其实一开始,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中方担心沙特发现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差,沙特则怕中国反悔,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赶紧签约,赶紧撤退。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笔看似“冤大头”的交易,最终会成为沙特的救命钱,而经手这笔生意的王储,就跟手握免死金牌一样。   因为这批导弹刚运到沙特没多久,就给沙特立了大功。   1990年,萨达姆的伊拉克军队横扫科威特后,眼睛又瞄向了沙特,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沙特要遭殃时,东风-3的威力显现了。   沙特电视台开始反复播放导弹发射画面,萨达姆一看这阵势,脚步立马就刹住了,一枚导弹能飞2500公里,整个中东都在射程之内,这威慑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科威特被蹂躏得满目疮痍,光是经济损失就远超沙特买导弹的35亿美元,而沙特因为有了这批“护身符”,愣是没让萨达姆碰着一根毛。   再到2006年,以色列在边境搞核试验,沙特二话不说,把30多枚东风-3全部进入战备状态,以色列见状,立马就偃旗息鼓了。   这些导弹虽然一发都没打出去,但震慑效果拉满。   网友们都说:“能让豺狼整夜蹲在帐篷外却不敢掀帘子,再贵的猎枪都值”,这话说得在理,35亿美元换来几十年的安稳,简直是捡了个大便宜。   最值钱的是,经手这笔交易的沙特王储,后来在新王储小萨勒曼清洗其他王爷时,愣是靠着这份“功劳”保住了性命,这位老王爷现在还是沙特的代表,专门负责和中国打交道,可以说是拿到了一张意外的免死金牌。   说到底,这笔生意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那会儿中国正缺外汇,沙特又急需武器,一个缺钱一个缺安全感,这才有了一拍即合的结果。   更难得的是,中国卖武器从不附加政治条件,要是换成其他国家,非得在沙特驻军不可,还得收取高额“技术服务费”。   这种豪爽做派,也为后来的中沙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35亿美元,买来的不只是36枚导弹,更是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和一段历久弥新的友谊。   这笔买卖,不仅值,简直值得让人竖起大拇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0 阅读:0
奇希谈趣

奇希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