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豆协会主席恳求特朗普结束关税战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莱布·拉格兰(Caleb Ragland)近期多次公开呼吁特朗普政府结束对华关税战,强调贸易战正威胁美国大豆种植户的生计。
尽管他曾在2016年、2020年和2024年三次投票支持特朗普,但他指出,当前关税政策已使美国豆农陷入危机,甚至可能终结家族农场的历史。他在给特朗普的公开信中恳求:“我恳求总统结束这场贸易冲突,因为我们的生计正岌岌可危。”
市场份额流失: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出口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48%-52%。但受关税影响,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导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下降。2024-2025年度,中国已进口2212万吨美豆,但巴西通过扩大7000万英亩耕地,正迅速填补空缺。
经济代价:2018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损失达270亿美元,其中大豆产业占71%(约200亿美元)。若关税持续,预计到2027年,大量豆农将因亏损破产。
关税成本:中国对美大豆的综合关税已升至135%(含10%的“芬太尼关税”和125%的反制关税),导致美豆在华竞争力丧失,价格比巴西大豆每吨高出31美元。
财务压力:约50%的美国大豆依赖出口,而关税导致出口受阻。许多农场面临预算紧缩,甚至需贷款维持运营。例如,一个1000英亩的农场每年成本达60万美元,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债务风险。
破产潮加剧: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88家农场申请破产,较2024年同期增长76%。若关税持续,这一数字恐继续攀升。
第一次贸易战的后遗症:2018年贸易战后,美国政府虽拨款280亿美元补贴农民,但主要惠及大型农场,引发公平性质疑。如今农民尚未从上次损失中恢复,新一轮关税又雪上加霜。
政治立场的撕裂:尽管54%的农民反对关税政策,但中西部农业州(如肯塔基、伊利诺伊)仍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拉格兰等农民在生计与政治支持间陷入两难。
可能重启补贴: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恢复第一任期的农业救济计划,但尚未确定具体措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称“农民支持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但农民团体批评此举“杯水车薪”。
谈判僵局:拉格兰强调,美国需与中国达成协议,而非依赖关税。但他对特朗普政府的谈判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后者可能“以政治姿态掩盖实际困境”。
拉格兰的呼吁反映了美国农业州选民与特朗普政策的深刻矛盾。若关税战持续,不仅豆农面临破产,美国农业经济的结构性脆弱性(如依赖单一出口市场、成本攀升)将进一步暴露。这场危机可能成为2026年大选前的关键议题,考验特朗普在农业支持者与贸易政策间的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