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王家烈被迫交出兵权,心如死灰下提出四处考察,蒋介石还给他3万大洋当做费用,可王家烈前脚刚搭乘飞机离开,他在贵州的老窝就被特务给“端了”! 王家烈,出身于贵州一个贫困家庭,仅有小学文凭就被迫辍学。在少年时期,他只能以背盐为生,日复一日承受着重体力劳动的艰辛。 1914年,年轻的王家烈参军入伍。他加入了贵州省防国民军,也就是后来闻名的黔军。 在军队里,王家烈表现出过人的勇猛和作战能力。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他凭借着在战场上的表现,一步步获得提拔。 到了1920年,王家烈已经升任连长职务。 直到他遇到万淑芳。这位出身显赫的名媛不仅容貌出众,更重要的是拥有庞大的政治资源。 王家烈对万淑芳展开了执着的追求,尽管起初并未得到积极回应。但他并未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在军旅生涯中奋斗。 经过不懈努力,1926年王家烈升任黔军第25军第2师师长。这个职位让他终于得到了万淑芳的青睐,两人随后步入婚姻。 婚后的王家烈借助妻子的社交圈子,逐渐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万家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向高层的道路。 最关键的是,通过万淑芳的运作,王家烈成功与蒋介石建立了联系。在北伐战争中,他为蒋介石立下了不少战功。 蒋介石对这位能征善战又忠心耿耿的将领颇为赏识。很快,王家烈就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取代了原来的上司,成为了二十五军军长。 随后,他又被任命为贵州省主席,至此军政两权集于一身。 在贵州境内,王家烈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他不仅掌握着数万人的军队,还控制着整个贵州省的政治命脉。 1934年,红军部队进入贵州境内,蒋介石下令要求王家烈率军进行围剿。 这道命令让王家烈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若是全力剿共,势必损耗自己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若是消极应对,又会引起蒋介石的不满。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家烈的妻子万淑芳通过她的侄子们,与桂系军阀李宗仁建立了秘密联系。双方试图结成联盟,共同对抗中央政府的压力。 面对红军,王家烈采取了拖延战术。他一再推迟行动,直到蒋介石发来措辞严厉的电报,才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 当时的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实际战斗力并不强。在与红军的交战中,王家烈的部队损失惨重。 这场战役的失利,成为蒋介石削弱王家烈权力的突破口。蒋介石随即下令,要求王家烈在军权和政权中二选其一。 在这个危急关头,王家烈的老相识何应钦出面给出建议。何应钦表面上是为王家烈着想,实际上是在配合蒋介石的计划。 何应钦向王家烈分析,如果放弃军权只保留省主席职务,没有了军队支持将难以立足。这番话让王家烈改变了原本放弃军权的打算。 最终,王家烈选择保留军权,辞去了贵州省主席的职务。这个决定正中蒋介石下怀。 蒋介石随即展开了一系列"釜底抽薪"的行动。首先,中央政府停发了二十五军的军饷。 没有了军饷供给,王家烈只能靠自己的积蓄来维持军队开支。他变卖家产、抵押房产,试图维持军队的运转。 同时,蒋介石还暗中收买了王家烈手下的几个师长。这些师长开始暗中克扣发放给士兵的粮饷。 基层士兵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开始对王家烈产生不满。军营中的怨声载道让王家烈的威信受到严重打击。 李宗仁看出了形势不妙,提出每月资助三十万作为军饷,试图拉拢王家烈共同对抗蒋介石。但此时的王家烈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在这样的困境下,王家烈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他引以为豪的二十五军,正在内部瓦解。 就在王家烈军权岌岌可危之时,张学良来到贵州视察。按照地方主官的职责,王家烈负责接待张学良到机场。 在机场上,张学良向王家烈提出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建议:要不要体验一下飞行的感觉。这个提议背后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作为一个从未坐过飞机的军阀,王家烈对这种新式交通工具充满好奇。他欣然接受了张学良的邀请。 飞机起飞后,张学良并没有按常规路线飞行,而是直接驶向远离贵阳的方向。当王家烈发现异常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张学良拿出了一份蒋介石亲笔签署的军令,宣布免去王家烈二十五军军长职务。这份调令将他改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要求立即前往武汉就职。 就在王家烈被迫离开贵州的同时,特务机关开始对他在贵州的产业进行查抄。他多年积累的财富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王家烈的妻子万淑芳在事发之前就已经觉察到不妙,提前离开了贵州。蒋介石考虑到往日情面,也没有对她进行追究。 但万淑芳的两个侄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万式原和万式谨因为之前参与联络李宗仁,被当局逮捕并处决。 蒋介石对待王家烈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方式。给予他一个军事参议的闲职,保证他有体面的收入维持生活。 到了1949年,面对国共力量的此消彼长,大多数国民党高官选择撤往台湾。但王家烈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他留在了大陆,并将自己的资产变卖用于救济贫民。
1935年,王家烈被迫交出兵权,心如死灰下提出四处考察,蒋介石还给他3万大洋当做
平原隐者吖
2025-04-16 09:55:35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