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4岁张大千,看上女儿14岁的闺蜜徐雯波。徐雯波红着脸问:"伯父,我拜您为师学画行吗?"哪料,张大千却说:"不用拜师,做我太太,我就教你学画。" 1943年的冬天,44岁的张大千刚从敦煌归来,正在成都的家中埋头作画。这一年,他已经完成了两年多的敦煌壁画临摹工作,共临摹了276幅珍贵的壁画。 敦煌之行让张大千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仅掌握了更多古代绘画技法,还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成就为他赢得了"五百年来一大千"的美誉,成为了当时画坛最耀眼的明星。 张大千的画室里总是弥漫着浓郁的墨香,画案上堆满了纸张和颜料。那个冬天的一天,他的女儿张心瑞带着同学徐雯波来到家中做客。 徐雯波今年14岁,是张心瑞在女子中学的同窗好友。两个女孩子平日里形影不离,张心瑞经常在课间和同学们分享父亲的画作故事。 徐雯波天性聪慧,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见到画室里挂满了张大千的作品,从山水到人物,无不精妙绝伦。 看着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徐雯波的眼中闪烁着对艺术的向往。她翻看着一幅又一幅画作,每一笔每一墨都让她深深着迷。 张大千注意到了这个对艺术充满热情的少女。在徐雯波认真欣赏画作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女孩子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敏感度。 徐雯波看画时专注的神情,让张大千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对艺术的纯粹追求。那种对美的本能感知,那种对艺术的天然亲近,都让他看到了一个可造之材。 在随后的交谈中,徐雯波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和见解。她对张大千创作的理解,远超过一般的欣赏者。 张大千当时已经有了三位妻子,但这并不妨碍他被眼前这个充满灵气的少女所吸引。这种吸引不仅来自于徐雯波清新脱俗的外表,更源于她对艺术的纯真热爱。 这次偶然的会面,成为了张大千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他开始以一种不同的目光看待这个女儿的闺蜜。 对于当时的张大千来说,他的事业正处于巅峰时期。敦煌之行的成功让他在画坛上声名鹊起,各界都对他推崇备至。 从1943年到1947年,徐雯波经常来张大千家中学习绘画。对于这位年轻的学生,张大千表现出了与平常不同的耐心和细致。 每次教导时,张大千都会手把手地教她运笔、调墨、构图。徐雯波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在短短几年内就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 张大千对徐雯波的特殊关注,很快引起了家中其他人的注意。而这种师生关系的变质,最终在1947年春天浮出水面。 那一年,48岁的张大千终于向18岁的徐雯波表明了心意。这个消息在家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一连串的风波。 张大千的二房黄凝素得知此事后,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黄凝素自1922年就跟随张大千,为他生育了八个孩子。 很快,徐雯波传出怀孕的消息。这个消息一出,事态发展就变得不可逆转。徐家在权衡再三后,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然而,这个决定引发了更大的家庭变故。黄凝素在震怒之下,选择了离开。她不仅公开在报纸上发表与张大千离婚的声明,还索要了大量财产和画作作为补偿。 张心瑞也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她选择离家出走,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这对曾经亲密的闺蜜,从此成为了最遥远的陌路人。 在之后的日子里,徐雯波完全融入了张大千的艺术生活。她不仅继续跟随张大千学习绘画,还成为了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张大千和徐雯波离开大陆后,开始了他们的环球艺术之旅。从印度到巴西,从阿根廷到美国,两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在这个时期,张大千的艺术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加上自身视力的减退,他开创了独特的泼墨泼彩技法。 徐雯波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更在艺术上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和启发。她年轻的视角和对艺术的理解,为张大千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963年,张大千在台湾八德园建立了自己的晚年居所。这里成为了他和徐雯波共同的艺术天地,也是他创作的重要基地。 在八德园的岁月里,张大千创作了大量令人惊叹的作品。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风格日趋成熟,成为了他晚年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这期间,虽然与大陆的两位妻子阔别,但张大千始终没有忘记她们。他通过各种途径保持着联系,表达着自己的牵挂。 1983年4月2日,这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台北与世长辞。他的离去,为这段传奇的人生画上了句点。 在他留下的遗嘱中,张大千将遗产分成了16份。其中14份分给了13位子女和陪伴在侧的徐雯波。 剩下的两份,他专门留给了在大陆的曾庆蓉和杨婉君。
当代年轻人某些小众的固定消费[doge]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