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八达”和“马氏五常”,兄弟皆以才气出名,哪个更出色? 由于两汉选官以察举制

大陈说书人阿 2025-04-16 12:31:54

“司马八达”和“马氏五常”,兄弟皆以才气出名,哪个更出色? 由于两汉选官以察举制为主,再加上当时读书成本较高,以至于到东汉时期,门阀豪强便已经初见端倪。这些豪门子弟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因而很容易出现人才扎堆的情况,其中最为典型的便当属曹魏的“司马八达”和蜀汉的“马氏五常”。

司马八达 所谓“司马八达”,便是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的兄弟八人,他们皆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因兄弟八人表字中皆有“达”字,故称为“司马八达”。司马防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三国志·司马朗传》有言,“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所问不敢言”。

1.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朗生于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十二岁时通过经学考试成为童子郎。董卓掌权时,司马朗奉父亲司马防之命率领家族返回家乡,后司马朗认为家乡距离京城太近,容易被战乱波及,于是又迁往黎阳。曹操任司空时,征辟司马朗为司空掾属,此后先后担任成皋县令、堂阳县长、元城令,由于为官宽厚,颇得百姓爱戴。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成为丞相后,司马朗出任丞相主簿,后来迁为兖州刺史。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讨东吴,抵达居巢时军中出现疫病,司马朗亲自巡视士兵病情,关心士兵医治情况,结果自己最终感染疫病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2.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曹操任司空时,曾征辟他入朝任职,然而司马懿却因朝廷被曹操掌控而拒绝为官,直到曹操任丞相后,才强制征召他为文学掾,此后司马懿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奉命辅佐太子曹丕。 曹丕即位以后,对司马懿颇为信任重用,先后出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侍中、尚书右仆射等职,爵封安国乡侯。历经曹丕、曹叡两朝,随着曹魏旧臣的逐渐凋零,司马懿逐渐位高权重,曹芳即位后,司马懿奉命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政。后因与曹爽矛盾加剧,司马懿一度装病下野,后发动“高平陵之变”诛除曹爽,司马氏开始独掌大权,并逐渐架空曹魏宗室。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者,其子司马昭获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又追尊为宣皇帝,上庙号高祖。

3.司马孚,字叔达。司马孚性格温厚谦让,且喜好经史子集,后被曹植征选为文学掾,后升任太子中庶子,开始辅佐曹丕。曹操去世后,司马孚先后出任中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河内典农、清河太守等职。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马孚仍受重用,被任命为度支尚书,掌管国家财政,在他治理下关中物资充实。 曹睿去世后,曹爽、司马懿辅政,曹爽专权期间,司马孚谨小慎时常担心被害。“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掌权,司马孚先后升任司空、太尉、太师,司马孚虽出自司马氏一门,但却并不认同司马氏独揽朝政的做法,因而始终谨守臣子本分,司马炎篡位之后,司马孚还拉着被废为陈留王的曹奂说道,“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司马炎称帝后,司马孚获封安平王,食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设置官属。泰始八年(272年),司马孚去世,高寿九十三岁。

除了以上三人之外,司马防其余五子的记载便少见于史料了,其中四子司马馗,字季达,官至鲁国相,受封东武城侯;五子司马恂,字显达,官至鸿胪寺丞;六子司马进,字惠达,官至中郎,受封城阳亭侯;七子司马通,字雅达,受封安城亭侯;八子司马敏,字幼达,受封安平亭侯。 马氏五常 与曹伟“司马八达”相对应的,便是出自襄阳宜城的马氏五兄弟,其中尤以第三子马良最为出众,由于马良眉毛中有白毛,故有“马氏五常,白毛最良”之说。

1.马良,字季常。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刘备攻打益州时,马良留守荆州辅佐关羽,刘备攻取益州后,马良被征召为左将军掾。后来,马良奉命出使东吴,巩固孙刘联盟。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马良被任命为侍中。次年,刘备东征东吴,马良奉命成功招抚武陵一带五溪蛮各部,后刘备败于“夷陵之战”,马良也遇害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2.马谡,字幼常。马谡是马良之弟,刘备攻打益州时,马谡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马谡喜好议论军事谋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即使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不可重用,但诸葛亮却并未在意,反而让马谡担任了参军。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发动北伐,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魏明帝曹叡得知蜀军北上,派大将张郃率兵增援陇西,两军于街亭遭遇。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将军队驻扎在没有水源的南山,结果被张郃切断取水道路,进而遭致大败。街亭的丢失,导致此次北伐彻底失败,马谡因为兵败,与张休、李盛一起被诸葛亮处斩,终年三十九岁。 除了马良和马谡之外,马氏其他三兄弟并不见于史料,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只在《三国志》中留下了“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语。

0 阅读:41

评论列表

朕赐尔等六个核桃

朕赐尔等六个核桃

2025-04-17 07:02

襄阳草包,何其多也!

大陈说书人阿

大陈说书人阿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