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吴宗室谱系
第一代:孙钟,瓜农出身 第二代: 孙坚兄弟三人,大哥孙羌,孙坚是老二,老三是孙静。他们的父亲时孙钟,是富春的瓜农,说他们是孙武后人。
老大孙羌早亡,老二孙坚在镇压黄巾,平定西凉叛乱,征讨董卓专权成为一方军阀。曾做到长沙太守、乌程侯。
老三孙静,一直做些孙坚的后勤工作,镇守家乡,为孙家的崛起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代:
孙羌有两个儿子:孙贲和孙辅
孙贲的女儿是曹彰的妻子。孙贲在二叔孙坚死后,堂弟孙策还没崛起前,维护孙家的基本盘发挥重大作用。先依附袁术保存实力,孙策崛起后离开袁术,随孙策四处征战,后为领豫章太守。赤壁之战前,曾为自保准备把儿子送给曹操为质子,在别人的劝解后作罢。
孙辅,随孙策四处征战。因为和曹操有勾结,被孙权软禁。
孙坚有五个儿子,孙策、孙权的情况不需要多介绍。
孙翊,孙坚的三子。孙策死后,曾被推荐为孙家的接班人。后来被身边人刺杀。
孙匡,孙坚的四子,袭爵父亲孙坚的乌程侯爵位,不到二十岁就去世了。
孙朗,孙坚的五子。
孙静有五个儿子。
孙暠,孙静长子,在孙策死后,曾想夺权未遂。
孙瑜,孙静的二子,随孙策、孙权征战,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后兴办学宫。
孙皎,孙静第三子,挺帅孙吴精锐部队。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
孙奂,孙静第四子,接替孙皎为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
第四代:
孙邻,孙羌之孙,孙贲长子,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
孙辅的儿子孙昭、孙伟、孙昕,没有太突出表现。
孙绍,孙策的儿子,封为吴侯,后被改封上虞侯,没有突出表现。
孙权有七个儿子:
孙登,孙权的太子,33岁而亡。
孙虑,孙权的二子,20岁去世。
孙和,孙权第二个太子,被弟诬陷而失去太子位,后被赐死。
孙霸,孙权的死四子,因为诬陷太子孙和而被孙权赐死。
孙奋,孙权的五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被孙皓赐死。
孙休,孙权第六子,东吴第三位皇帝。
孙亮,孙权的七子,孙吴第二位皇帝,露。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后贬为侯官侯,前往封地途中去世。
孙泰,孙匡之子,孙权围合肥新城时孙泰跟从,中流矢死。
孙松,孙翊的儿子,孙权在诸多宗室子弟中对他最为宠爱,东吴比较优秀人才。
第五代及以后
孙皓,孙权之孙,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投降西晋投降后后,被封为归命侯。
孙綝,孙吴权臣,是孙静的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掌权后,消灭了反对他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进而升为大将军,封永宁侯。他废黜吴帝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加孙綝为丞相,领荆州牧。孙綝在左将军张布等人的协助下被孙休捕杀,年仅二十八岁。
孙峻,孙吴权臣,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任武卫将军,封都乡侯,在设计诛杀政敌诸葛恪后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拜丞相、大将军,封富春侯。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废太子孙和、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先后被杀
沃维森•麽拿默帅
除了孙坚孙策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