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朱自清家里乱成一团,父亲朱鸿钧因娶小妾被闹得丢了官,家道中落,奶奶又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16 21:57:02

1917年,朱自清家里乱成一团,父亲朱鸿钧因娶小妾被闹得丢了官,家道中落,奶奶又去世,日子过得死气沉沉。有一天,儿媳妇武钟谦不小心露了个笑脸,朱鸿钧气炸了,冲她吼:“我都这么倒霉了你还笑!”母亲也冷冷补刀:“你公公丢官,奶奶去世,都是你爱笑惹的祸!”武钟谦满腹委屈,朱自清知道真相后,果断带着妻儿离开扬州。 朱自清,1898年出生在江苏东海县,原名自华,后来改成自清,字佩弦。他家算是书香门第,祖父朱则余做过地方小官,父亲朱鸿钧是清末读书人,当过徐州榷运局长。1901年,朱鸿钧调到高邮邵伯镇,全家跟着搬过去。那时候朱自清才四岁,坐在木板车上,颠簸着离开老宅。1904年,朱家落脚扬州,窄巷子、青石板路成了他童年的记忆。他每天早起背书包去私塾,先生拿戒尺盯着,四书五经念得他头晕。 少年时,朱自清肩上扛着家里的期望。朱鸿钧喜欢泡壶茶,坐在堂屋盯着他写字。有回字写得潦草,父亲劈头盖脸一顿骂,他只能低头捏衣角。1912年,扬州不太平,军阀敲诈,朱家家底被掏了大半,朱鸿钧脾气越来越差,家里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朱自清考进中学后,接触到新式教育,白话文让他觉得新鲜,可晚上还得回夜塾啃古文,日子过得挺拧巴。 1916年,他考进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哲学系。家里给他定了亲,对象是武钟谦,扬州名医武威三的闺女。婚后,武钟谦搬进朱家,忙里忙外收拾家务。她手脚勤快,烧饭、洗衣、带孩子,样样不落。朱自清在北京读书,每月寄钱回家,信里写满对未来的盼头。武钟谦在家操持,虽累但也没啥怨言,日子本来还能凑合过。 可1917年,朱家彻底翻了天。朱鸿钧私下纳了个小妾,被大老婆闹得鸡飞狗跳,官职丢了,家里经济一下垮了。那年冬天,朱自清的奶奶去世,丧事办得冷清,家里连米缸都空了。仆人跑得跑散得散,院子里的落叶都没人扫。祸不单行,家里气氛糟透了,大家都憋着一肚子火。 有天傍晚,武钟谦端了盘白糕出来,想给孩子分着吃。她不小心笑了一下,朱鸿钧看在眼里,火气蹭地就上来了。他认定她没心没肺,觉得家都这样了她还笑得出来。朱自清母亲也跟着数落,说她笑得不是时候,公公丢官、奶奶去世都跟她有关。武钟谦被说得哑口无言,满心委屈却没法解释。从那以后,她在家低调了不少,连哼曲的习惯都没了。 朱自清在北京接到妻子来信,信里没多说啥,可他看出不对劲。他心里清楚,家里的事跟武钟谦没半点关系,反倒是父亲自己的错。他不想让妻子再受气,干脆提前从北大毕业,找了份台州中学的教职。走那天,朱鸿钧冷眼看着他收拾东西,没留一句好话。朱自清带着武钟谦和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开扬州,断了跟老宅的联系。 到了台州,他们一家安顿在学校附近的小院里。院子有棵石榴树,夏天花开得热闹。武钟谦又忙活起来,早上煮粥,晚上补衣服,日子慢慢有了点起色。孩子在院里跑闹,她偶尔抬头看一眼,脸上有了点笑模样。朱自清教书养家,虽不富裕,但一家人总算喘了口气。1924年,温州那边打仗,武钟谦带着孩子躲乱子,路上艰难,鞋都磨破了,可她硬是扛了下来。 1928年,武钟谦生第六个孩子后,身体垮了。她老咳嗽,脸憋得通红,还得强撑着照顾小的。朱自清急得带她看医生,可医生也没辙。她嘴上说没事,心里却明白大限不远。1929年秋,她带孩子回扬州娘家,临走时眼泪汪汪,跟朱自清说怕再也见不下了。一个月后,她在扬州去世,才31岁。朱自清听到噩耗,坐在桌前写《给亡妇》,字里行间全是痛和念。 朱自清后半生常想起武钟谦,想她在家忙碌的样子,想她受的委屈。他在文章里写,妻子是家里最无辜的人,却背了最多的锅。朱鸿钧晚年过得不好,小妾跑了,大老婆也跟他疏远,家里冷冷清清。他从没认过错,总觉得别人欠他。朱自清母亲后来也少说话,守着老宅过日子,孤零零的。 参考资料 朱自清.扬州市人民政府

0 阅读:129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