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前景研判,特朗普能和中国达成协议吗? 从美方的角度,尽管出于大选需要,特

洛风阐社会 2025-04-16 21:59:14

中美谈判前景研判,特朗普能和中国达成协议吗? 从美方的角度,尽管出于大选需要,特朗普希望能尽快达成协议,但在美国国内,目前还没有促成停战的条件和氛围,对特朗普来说,也没有停战的紧迫性。 尽管特朗普团队宣称 “对等关税” 能缩小贸易逆差,但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民调显示,72% 的民众认为加税会短期损害经济,53% 认为长期不利。 —— 美国企业主抱怨供应链断裂,消费者被迫为高价商品买单,连华尔街都出现 “股债汇三杀” 的恐慌。 不过,特朗普的 “极限施压” 并非毫无算计。他深谙美国国内政治逻辑:农业州选民的支持对连任至关重要,而中国对美农产品加税已让大豆协会等利益集团叫苦不迭。这种 “精准打击” 可能迫使美方在谈判中让步,但前提是中国愿意 “接招”。问题在于,中国不是越南 —— 越南为讨好特朗普降低关税,却换来美国指责其 “倾销虾类”,而中国的反制措施既保持战略定力,又避免陷入消耗战。 在中国方面,三大谈判前提从未动摇。首先是取消全部关税。2020 年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方曾承诺分阶段降税,但实际执行中却不断加码。如今中国明确要求 “归零”,这既是对历史承诺的追索,也是对贸易公平的坚持。其次是拒绝 “结构性改革” 干涉内政。美方常以 “强制技术转让” 等借口施压,但中国《外商投资法》早已从法律层面禁止此类行为,所谓 “改革” 不过是霸权思维的延伸。最后是文本公平性,这涉及大国尊严 ——2025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用 6883 亿美元的贸易数据和 4118.8 亿美元的美企在华销售额,实证中美互利本质,彻底戳破 “中国占便宜” 的谎言。 双方的博弈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局面。美国国内对关税的反对声浪渐起,55% 的民众明确反对加税,而特朗普团队却在 “美国优先” 的路上狂飙。这种矛盾在 2025 年 4 月达到顶点:白宫一边对中国加征 145% 关税,一边悄悄豁免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产品,暴露出 “战略强硬” 背后的现实妥协。中国则以 “组合拳” 应对:反制关税直击特朗普基本盘,扩大内需政策对冲外部风险,连稀土出口管制都精准卡位。 这场谈判的本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构产业链,却忽视了经济规律 —— 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92% 的关税成本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中国则以 “双循环” 为盾,将超大规模市场转化为战略纵深,即便面对 104% 的关税,仍能通过 “出口转内销” 消化压力。更关键的是,中国在科技自主上的突破(如半导体、新能源)正在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这种 “去依附” 能力让谈判底气更足。 展望未来,协议能否达成取决于双方的 “痛点” 能否形成共振。对特朗普而言,选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62% 民众对个人财务状况忧虑)可能迫使他在关税问题上让步;对中国来说,美国在涉疆、台海等问题上的收敛是谈判的前提。但要注意,即便达成协议,也可能是 “阶段性停火”—— 特朗普的 “2025 计划” 已将遏制中国写入执政纲领,而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从未动摇。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不在谈判桌上,而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赛道上。

0 阅读:0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