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皮尤民调中心17日发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观感的美国人比例正在下降。彭博社称,视中国为“敌人”的美国人减少,与美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情绪“背道而驰”。不过仔细想想,这种变化其实并不意外 —— 老百姓过日子,终究是要算经济账的。 先看看贸易战的 “副作用”。特朗普政府当年为了所谓的 “美国优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农民首当其冲,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出口暴跌,艾奥瓦州的农户芭布・卡尔巴赫直言 “关税夺走了我们的市场”。普通消费者也没逃过一劫,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对华关税相当于给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增加了 1200 美元开支,从日用品到电子产品都在涨价。这种 “自己人坑自己人” 的操作,让 52% 的美国人认为关税对国家不利,53% 觉得直接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老百姓又不傻,谁愿意为政客的 “政治正确” 买单? 再看合作带来的甜头。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阳光之乡声明》,推动两国在可再生能源、碳捕集等领域展开合作,仅 2024 年就启动了 5 个大规模 CCUS 项目。这种合作不仅能应对全球危机,还能创造就业机会 —— 美国光伏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美光伏合作让美国相关就业岗位增长了 15%。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更低,30 岁以下群体中只有 21% 视中国为 “敌人”,这和他们通过 TikTok、留学等渠道接触到的中国形象密切相关。毕竟,比起政客的 “中国威胁论”,年轻人更关心的是能不能在合作中找到实习机会,或者买到性价比高的中国商品。 不过,美国政客和民众的 “认知鸿沟” 依然存在。军工复合体每年花 1.4 亿美元游说国会,推动对台军售、渲染 “中国军事威胁”,而普通民众更在意医保、教育这些民生问题。这种割裂在特朗普宣称要将对华关税提高到 60% 时达到顶点 —— 沃尔夫研究指出,这可能让美国损失 70 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每个家庭每年少赚 1.6 万美元。当政客们在国会山打嘴炮时,老百姓却在超市里为涨价的日用品发愁,这种反差实在讽刺。 最后聊聊数据背后的真相。皮尤民调中 “视中国为敌人” 的比例下降 9 个百分点,但仍有 37% 的 50 岁以上美国人持负面看法。这说明偏见的消解需要时间,尤其是那些长期受冷战思维影响的群体。但年轻一代的态度变化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 ——18 岁至 29 岁人群中,只有 27% 认为中国在贸易中 “占美国便宜”,这和他们通过跨境电商购买中国商品、使用中国 APP 的日常体验分不开。或许正如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所说:“中美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民众对利益的感知比政客的口号更真实。” 这场民调变化,本质上是经济规律对政治操弄的一次 “打脸”。当贸易战让美国农民破产、消费者钱包缩水,而合作能带来就业和实惠时,民众自然会用脚投票。但问题在于,美国政客何时才能明白:真正的 “美国优先”,从来不是靠煽动仇恨,而是靠务实合作。你觉得这种民意变化会影响美国大选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美国皮尤民调中心17日发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观感的美国人比例正在下
洛风阐社会
2025-04-21 10:19:50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