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周恩来视察大寨。当他看到一个深坑时,就问郭凤莲:“你看这人厉害,还是这水厉害?” 郭凤莲笑着说:“还是人厉害,几千年才形成这么一个坑。我们人呢,战胜灾害没有几年,就慢慢地把狼窝掌和大寨的七沟八梁治理了,还是人厉害。” 周恩来对陈永贵说:“这是个好苗子,你要培养她。”
陈永贵感叹说,“这是群铁妮妮呀”。“妮妮”是山西农村对女孩子的称呼,这个称呼后来变成更具普通话味道的“铁姑娘”并风靡一时。 那时候,她虽然不知苦、不知累地干活,却也和现在的姑娘一样爱唱爱跳。那是一个充满了单纯的激情与快乐的年代。繁忙的劳动、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泯灭少女们的爱美之心。郭凤莲悄悄保留了自己对美的理解。白天,她穿着旧军服去劳动,晚上会悄悄地在家里穿着红衣服照镜子。
有一次,郭凤莲参加民兵集训,一天睡觉起来以后,发现辫子突然掉下来一把,郭凤莲大吃一惊,不知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和她同住的另一个女民兵,觉得郭凤莲的辫子不够“飒爽英姿”,于是趁夜里把郭凤莲露在外面的辫子剪掉一股。郭凤莲一看实在太难看,只好全部剪到耳根。后来,“铁姑娘”们都剪了辫子。
1966年春,年仅20岁的郭凤莲面临着人生的一个大关头,因为她的年龄在当时已经可以当母亲了,但她没想到自己的婚姻问题居然摆上了大寨村党支部的会议桌,而且是连开3次会讨论她的恋爱结婚事宜。 此时的郭凤莲和“铁姑娘”队已经名声在外,有了许多追求者。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当“铁姑娘”队长、团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等一个个光环落在郭凤莲身上的时候,这些给了她荣耀,也在她身上套上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摆脱的责任。
无论是大寨还是陈永贵,普遍都不愿意郭凤莲嫁出去,希望她留在大寨,培养一个人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郭凤莲对大寨的小伙子们没有产生特别的感觉,她甚至想着也许会在大寨以外碰到一个可心的年轻人,并愿意到大寨当上门女婿。但是陈永贵没有松这个口,而是明确表态,郭凤莲应该带头在大寨找对象。
陈永贵还积极为郭凤莲张罗对象,最后他敲定的“最佳人选”是原来在大寨放羊,后来参军入伍的贾富元。 此后的一切让郭凤莲如坠梦中:明明是自己的事,却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忙得不亦乐乎,而自己却动弹不得。当时为了做通郭凤莲的工作,大寨的领导们甚至跑到外村做她父亲和哥哥的工作,再让她父亲和哥哥来做她外祖母的工作。当全体人员一致表示同意的时候,一肚子不乐意的郭凤莲也没办法了。
到了婚期,郭凤莲头一天回娘家,第二天再返回大寨,这就算是结婚了。陪嫁的东西就是个包袱,里面有自己缝的衣服、裤子,还有哥哥们花了28元买的一双鞋和几块布。所谓的婚宴就是买了点白面,做了点拉面,吃了点年糕,这便算是“大婚”告成。下午,郭凤莲就开始参加劳动。
第三天,爱人就回部队了,郭凤莲回父亲那儿去看了看,吃了点饺子就回大寨。整个结婚过程总共花了150块钱。据说主要是花在两个被面上了,一个被面是粉色,另一个是绿色,都是绸被面。爱人走了以后,郭凤莲越盖这个被面越心疼,干脆就把被面从被子上拆下来,拿到供销社又卖了,把钱换回来。然后,郭凤莲给爱人做了个布面被子,自己继续用“铁姑娘”时代的旧被子。
以今天人们的观点来看,郭凤莲的恋爱婚姻带着点不太让人“欣赏”的包办味道。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人此后琴瑟和谐,称得上幸福。 对郭凤莲来说,那个时代最大的快乐是在“铁姑娘”们参加劳动的一年之后。那个秋天,郭凤莲看着在废墟上重建的新居和40万斤粮食,激动不已,因为那里也有她的一份辛劳和努力。
大寨除了口粮、种子和饲料,还向国家卖了余粮。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的智慧和勤劳具有多么大的力量,并深深沉醉于艰苦创业带来的成就感中。更令她惊讶的是,大寨这个普通农村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报纸、电台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1964年以后,大寨开始走入全中国人的视野,他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勤劳,打动了许多人。 在“农业学大寨”期间,周恩来曾经3次陪同外宾前往大寨,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都曾经到过大寨。此外,还有2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到大寨参观过。比如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塞内加尔总统桑格尔、缅甸总统吴奈温、莫桑比克总统马歇尔等。 1964年至1978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各地先后赴大寨学习参观的人,超过了1000万人,有时候一天就有上万人。 渐渐地,大寨的接待工作也成了一个中心任务。昔阳县专门成立了一个接待办公室,负责协调大寨的接待。只有重要客人,才由大寨干部出面。当时,在接待各地来“取经”的人群时,来访的人们站成两排,大寨干部从中间走过。然后,由在场职位最高的大寨干部讲讲话,就可以了。据说这是得到中央批准的接待方式,因为大寨的干部白天要劳动。
陈永贵、郭凤莲本人也是边劳动、边接待。 在这个过程中,郭凤莲就像一只雏凤已发出清音,引人注目。
用户10xxx41
大寨精神永存!陈永贵郭凤莲为大寨做出了贡献!为我国农业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