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新疆买干果、黑枸杞和雪菊花费9800元事件,让人最不能原谅的不是商家,而

今日热评 2025-04-17 02:07:07

游客在新疆买干果、黑枸杞和雪菊花费9800元事件, 让人最不能原谅的不是商家,而是这个在视频中首先出镜的男子,猜测其身份要么是市场管理方,要么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整个调解过程中, 他没有一句话是偏向游客的,全程都在帮着商家说话, 对高出天际的价格只字不提,反而一个劲说没有强买强卖, 强调既然你游客选择在这里购物了,再贵也是你自己的事,商家没有任何错误。  这哥们儿往那儿一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商家的“金牌销售”。 游客被坑得血压飙升,他倒好,两手一摊,嘴里蹦出来的全是“自由买卖”“没人逼你”。 说白了,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商家把“5元/克”的价签往犄角旮旯一塞,换算成斤直接上天价,这和当年青岛38元一只的“天价大虾”有啥区别?  更绝的是,这调解员还搬出一堆歪理。什么“市场价本来就有高有低”,什么“嫌贵别买啊”。 可问题是,新疆干果市场均价也就几十块一斤,这商家直接飙到2500元一斤,价格翻了三十多倍,这能叫“市场价”?明摆着挖坑等人跳。 游客人生地不熟,看到标价牌上硕大的“5元”,谁知道后头跟着个蚂蚁大的“克”字?  这事儿最伤人的还不是被坑钱。 新疆多美的地方啊,雪山草原、瓜果飘香,多少人心心念念要去体验风土人情。 结果一趟旅行下来,记住的不是羊肉串的香,不是葡萄干的甜,反倒是被当成冤大头的憋屈。 那些个调解员和商家穿一条裤子,游客投诉无门,只能上网发视频哭诉。一传十十传百,好好的旅游招牌,愣是被几颗老鼠屎搞臭了。  有人说这调解员可能和商家有利益勾连,要不咋拼命护短? 也有人觉得他就是懒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稀泥最省心。 可别忘了,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哪个游客受气了不会拍视频发网上?v去年乌鲁木齐就有干果店因为“克价陷阱”被告上法庭,最后判了退一赔三,今年还敢这么玩,不就是觉得有人撑腰么?  要我说,治这种歪风就得下猛药。 市场监管部门早该出手了——学学人家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后直接挂黄牌警告;再看看黑龙江雪乡,宰客商家一次性吊销执照。新疆现在推的“诚信商户”认证就挺好,但光发牌子不够, 得让黑心商家真肉疼。比如查实欺诈就罚他个倾家荡产,再把店铺信息同步到高德、百度地图,让全网都能看见“此店有前科”。  游客也不是待宰的羔羊。v进店先问清“多少钱一斤”,掏出手机当场算总价,遇到先切碎再称重的套路,扭头就走别犹豫。真被坑了也别怕,新疆文旅局现在有“48小时必回应”的快速投诉通道,拍下价签、录好对话,直接上传“游新疆”APP,三倍赔偿说不定还能赚回机票钱。  说白了,旅游生意做的是人心。新疆那么好的风光,那么多实在的本地人,千万别让几个黑心商贩和糊涂办事的,寒了全国游客的心。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今日热评

今日热评

社会新鲜事天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