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欧达成共识,但中国输欧电动车不能低于29万!因为欧洲超半数的人表示

红尘漫步坊 2025-04-17 11:22:43

4月11日,中欧达成共识,但中国输欧电动车不能低于29万!因为欧洲超半数的人表示自己不会买超过3.5万欧元的汽车,这也就是说欧盟用这个政策,让中国不能直接接入欧洲主流的车市场。 中国最后能参与到的,只有30%以下的头部高端汽车市场。 这看起来,确实不多,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巨大利好,为什么这么说? 欧盟定这个价格,说白了是怕中国车太便宜,把欧洲本土车企的饭碗砸了。但中国车企早就看穿了这招 —— 你不让我低价卖,我就不卖低价车。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本来就在欧洲推高端车型,比如比亚迪海狮 07 EV 在巴黎车展定价 42 万,比国内贵了一倍还多,照样卖得火爆。 这说明欧洲有钱人根本不在乎价格,他们更看重技术和品牌。欧盟这道红线反而帮中国车企洗掉了 “低价倾销” 的帽子,让高端车型更有底气涨价。 再看利润这块。以前中国车在欧洲打价格战,一辆车利润可能只有几千块。现在有了价格保护,车企直接把价格提到 30 万以上,利润反而翻倍。就拿比亚迪来说,欧洲卖一辆车的利润比国内高 3 倍,这多出来的钱全砸在研发上,反而能造出更好的车。而且欧盟没加关税,车企省下的钱都进了自己腰包,不像以前被关税吃掉一大块。 技术升级这块更明显。欧盟虽然限制价格,但留了个口子:用了固态电池、800V 高压平台这些黑科技的车可以申请溢价。这就逼着中国车企往高端技术上砸钱。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的工厂,专门生产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小鹏汽车在欧洲推的 G9 车型,搭载了激光雷达和全场景语音交互,这些都是冲着技术溢价去的。欧盟这招其实是帮中国车企升级产业链,以前靠低价抢市场,现在靠技术吃饭,反而更可持续。 市场结构也变了。以前中国车在欧洲主打中低端,跟大众、雷诺抢市场,现在直接跟 BBA 硬碰硬。欧洲 30% 的高端市场虽然份额不大,但利润占整个汽车市场的 70%。就像保时捷,一年卖不了多少车,但利润比大众整个集团还高。中国车企现在在欧洲卖的车,单辆利润能顶上以前卖三辆,而且品牌形象上去了,以后再往下沉市场扩展也容易。 还有个隐藏的好处是规避了贸易风险。欧盟之前打算对中国电动车加征 45% 的关税,要是真实施了,中国车在欧洲价格直接翻倍,市场份额肯定暴跌。现在用价格红线替代关税,车企不用交冤枉钱,还能维持市场份额。而且欧盟内部对这事意见不一,德国、匈牙利这些国家反对加税,怕影响自己的汽车产业,现在有了价格协议,他们也能接受,这就减少了中欧贸易摩擦的风险。 最关键的是,这一步棋打乱了美国的布局。特朗普一直想拉拢欧盟一起打压中国电动车,结果欧盟自己先跟中国达成协议,反而加深了中欧产业链的绑定。中国掌控全球 70% 的锂电池产能,欧洲车企 30% 的电池都来自中国,这种依赖关系让美国的 “脱钩” 计划落空。以后中欧在电动车标准、充电设施上的合作,还能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 所以说,欧盟这招看似限制,其实是给中国车企开了扇天窗。以前在欧洲市场拼刺刀,现在直接站在制高点,用技术和品牌征服消费者。等中国车企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再往下沉市场渗透,那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这就跟武侠小说里的高手过招一样,表面上接了对方一拳,实际上借力打力,把对手的招式变成了自己的优势。

0 阅读:0
红尘漫步坊

红尘漫步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