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共情、理解他人,实际上是因为害怕迷失自我。
一个找不到自我的人,时刻感受到虚无,会不自觉地在人群中寻找自我存在感和意义。
具体表现在于,无意的一句话或社交关心,会立即引发自我攻击或攻击他人的情绪。这种表现源自内心缺乏自我和边界。在人际关系中,这种无边界投射会导致自我中心,不断为情绪波动和依赖寻找依托。
缺乏理解、共情的关系本身就是脆弱的。在交往中,对方会逐渐感受到真实的自我被淹没。他们会觉得你的关心和温情掺杂着控制,他们接受你的帮助时需要持续放弃自己的边界。
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天生冷漠,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并理解他人,从而享受亲密和距离。我们构建内心屏障与外界保持距离,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并非物理,而是内在。要缩短距离,首先需要突破心智和欲望的隔阂。
只有了解并满足内在需求,为自己争取权益,才能摆脱在他人中寻找依靠、放下仇恨和受害者心态。
当不再依赖外部力量满足内在需求时,才能真正成长,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边界的成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