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关税,特朗普不知道这是个数字游戏吗?为什么他还要玩

兜兜国际事 2025-04-17 13:49:05

白宫于当地时间4月15日宣布:由于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中国输往美国的商品现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

这一数字比此前中方反制的125%高出近一倍,甚至超过了“250”的嘲讽阈值。 中国商务部此前已明确表态:“若美方继续玩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然而,特朗普政府依然选择在关税牌桌上疯狂加码。 一个看似荒谬的问题浮出水面:特朗普团队不乏博士、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们难道不知道245%的关税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答案或许藏在三个荒诞的逻辑中。 第一,“245比125,当然是我赢了”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来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一场政治表演。 当中国将关税升至125%时,特朗普的“对等”逻辑要求他必须“加倍奉还”——哪怕这数字已远超经济常识。 根据白宫披露的关税叠加规则,245%的税率源于基础关税、保护性关税、芬太尼相关关税及“对等关税”的层层累加,甚至包括针对注射器和针头等商品的100%额外惩罚。 这种“Excel表格下拉式”的草率计算,完美体现了特朗普团队的核心逻辑:数字越大,选民越嗨。正如《华盛顿邮报》讽刺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像一场小学生比谁喊得响的竞赛”,而他坚持“只要我喊得够高,历史就会记住我是赢家”。 讽刺的是,这种“胜利”的代价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以中国产电池为例:若直接出口美国,需缴纳145%关税;若装在中国产笔记本电脑中,税率骤降至20%;若通过越南组装,则完全免税。政策漏洞百出,却不妨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呼“美国赢了”——毕竟,支持者只关心“245”比“125”多,至于背后的逻辑?不重要。

第二:“哪个敢报复,中国是样板”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从来不止针对中国,而是以“杀鸡儆猴”的威慑策略重塑全球贸易秩序。 当美国对委内瑞拉石油进口国征收25%“次级关税”、对欧盟汽车永久加征25%关税时,中国被刻意塑造成“反抗者”的典型:若连第二大经济体都只能“不予理会”,其他小国岂敢造次? 这种策略在特朗普的“关税公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简单粗暴的“(进口-出口)/进口/2”计算,美国将市场开放份额与采购美国货金额挂钩,逼迫各国竞相购买美国能源、农产品等低附加值商品,同时限制高附加值产品输入。 越南、柬埔寨等“替代供应链”国家也被课以46%-49%的高关税,彻底堵死“绕道”可能。特朗普的算盘很明确:用中国的“样板式惩罚”警告全球——顺我者配额优惠,逆我者关税封顶。

第三:“创造历史,青史留名” 特朗普对“历史地位”的执念,早已超越经济理性。他宣称要“终结全球化”,将美国关税税率推升至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 若说1929年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是“贸易保护主义教科书”,特朗普则试图将其升级为“史诗级闹剧”——部分商品税率甚至超过大萧条时期的100%,直逼250%的荒诞峰值。 这种“历史发明家”心态,在关税政策的设计中一览无余。白宫将无人定居的南极企鹅岛也纳入10%关税范围,与其说是为了经济收益,不如说是为制造“向全球宣战”的戏剧性叙事。正如耶鲁学者斯蒂芬·罗奇所言,特朗普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换房本”式经济重构,将共和党利益集团与选民绑定,为2028年大选铺路。至于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不过是“青史留名”的注脚罢了。 这是一场注定沦为笑柄的“数字狂欢” 245%的关税,本质是一场政治投机者的数字狂欢。它既无法扭转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中国输美商品在145%关税下已近乎“市场灭绝”),更无力挽救因产业链混乱导致的“特朗普衰退”风险。 当美国消费者为注射器支付245%的溢价、当特斯拉因汽车关税成本飙升1.2万美元、当全球贸易体系加速崩解时,历史记住的不会是“245”这个数字,而是一个将国家信誉与全球经济绑上赌桌的疯狂赌徒。 毕竟,在企鹅岛都被征税的世界里,荒唐早已没有下限——而特朗普离“250”,只差最后的5个点。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兜兜国际事

兜兜国际事

国际大小事,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