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智慧”2023年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就像一盘大棋。中国用 350 亿人民币,既帮阿根廷渡过了危机,又在拉美埋下了人民币的种子。美国想围堵中国,结果阿根廷用实际行动给了它一巴掌。 信源:央视网——中阿货币互换协议 比索在持续贬值,外汇储备几近枯竭,通胀突破年率100%,国际市场对阿根廷政府的信心几乎跌至谷底。 而美元,曾经是阿根廷赖以维系国际贸易的“命脉”,如今却成为了紧箍咒——不但稀缺,而且价格昂贵。 就在这个时候,来自东方的一通电话,为这个南美国家送来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希望。 202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正式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将向阿根廷提供35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流动性支持。 这不是贷款,也不是捐赠,而是一场等值互换。阿根廷提供相应数额的比索,中国则提供同等价值的人民币,双方约定期限,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按原定比例交换回原始货币。 这项协议看似技术性极强,但在阿根廷,它的意义极为现实。 “我们缺的就是可以用的货币,”阿根廷央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笔人民币将直接用于进口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帮助我们稳定市场,缓解燃眉之急。” 在协议签订后的第一个月,阿根廷就启动了首批使用人民币进行进口支付的操作。 大量来自中国的太阳能设备、农业机械、汽车零件和电子产品通过人民币结算模式进入阿根廷市场,不仅节省了外汇,也为企业避开了不断升高的美元成本。 更直接的,是街头商人的反应。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一家机械设备批发市场,商人鲁道夫·巴斯克斯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向中国下订单。 必须提前准备美元,现在很多中国供货商接受人民币,速度更快,价格更稳。我甚至考虑把自己的一部分账户换成人民币结算。” 事实上,这不是阿根廷第一次与中国进行货币互换。 早在2009年,中国就与阿根廷签署过类似协议,但本轮35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额度,是近年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及时的一次。 因为它不只是纸面上的互信,阿根廷央行明确表示:这笔人民币将立即投入使用。 而这,也让世界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一个敏感而核心的问题上:美元之外,世界是否有“B计划”? 货币互换,是各国央行间彼此开放流动性的一种方式。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货币,很多国家不得不大量囤积美元用于对外支付。 随着美元持续升息、美联储政策日益对新兴经济体造成“虹吸效应”,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人民币清算安排等方式,已经与包括俄罗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展开了货币互换合作。 此次与阿根廷的互换,不只是双边的交易,更是人民币在拉美市场的一次“实战落地”。 “这是一次政治选择。”阿根廷《民族报》的专栏作家马丁·法布雷在评论中写道,“当我们无法从传统体系获得支持的时候,人民币成为了我们能够伸手抓住的选择。” 阿根廷总统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在关键时刻提供的帮助,不仅仅是金融层面的,更是对国家主权选择的尊重。 “我们希望建立多边、平衡的金融关系。阿根廷不能只依赖一个国家或一种货币。” 当然,这场互换也引起了美国方面的警觉。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国国务院官员曾在简报会上暗示:“中国正在利用金融工具扩大其在拉美的影响力,我们对此保持关注。” 然而对于普通阿根廷人来说,最关心的不是货币背后的政治角力,而是这笔人民币是否能真正带来物价稳定、就业恢复、和超市里不会断货的日常生活。 在中国,专家们也在密切观察这场跨越半个地球的金融合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李阳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指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互换,而是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环。 通过真实的贸易场景,人民币开始具备国际交易货币的基础。” 货币的流通,或许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但却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为一个国家撑起一点希望。
“大国智慧”2023年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就像一盘大棋。中国用350亿人民币,既
柳烟绕古堤
2025-04-17 14:24:31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