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要先破文字关! 学习《道德经》,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无疑是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4-17 21:31:45

学习《道德经》,要先破文字关! 学习《道德经》,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无疑是文字关。在踏入这座古老智慧殿堂之前,我们必须先思索一个关键问题:究竟是思想承载文字,还是文字承载思想? 我们不妨把《道德经》比作一个谜语——事实上,它确实如谜一般深邃难解。那么,在这个谜题中,是思想支撑着文字,还是文字支撑着思想? 答案其实并不难得出:是思想支撑了文字!《道德经》作为经典,其蕴含的核心思想独一无二,正如一则精巧的谜面只能对应一个准确的谜底,绝不可能出现一个谜面匹配多个谜底的荒诞情况。否则,按照那样的逻辑,元宵节猜灯谜时,你随意说出一个答案就去兑奖,岂不是十分荒谬? 然而,现实中却有人热衷于用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所谓 “千人千解” 的合理性,来试图否定对《道德经》错误解读的批判。但他们忽略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本身,恰恰揭示了文字在承载思想时存在的局限性。在文学作品领域,这种局限性反而能够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因为它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作品常读常新。但对于哲学乃至科学著作而言,情况则大不相同。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并努力克服这种文字上的局限性,切不可将文字的表面表意,简单等同于思想的本质。 以我反对 “道是宇宙本源” 这一错误论点为例,反驳者最常用的证据便是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他们甚至会带着嘲讽的口吻质问:“你反对道不是宇宙的本源,那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该作何解释?” 你看,把老子都搬出来了,这可是老子的原话吧?但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宇宙的本源】? 先于谁 “生” 就必定意味着是本源吗? 在农村的家族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亲侄子、亲外甥因为出生时间更早,先于自己来到人世,但按照家族伦理,他们依然要尊称自己为叔、舅。难道比你大的亲侄子、外甥,是你的本源?这不是很荒唐吗?这生动地表明,文字的表象往往无法完全承载其背后深刻的本质内涵。 学习《道德经》,唯有跨越文字关,透过文字表象深入探寻其背后的思想精髓,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触摸到这部经典的智慧脉搏,汲取其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所以,学习《道德经》,扣字眼是对的;但死扣字眼,就是不懂文字规律、思维规律和哲学规律。

0 阅读:2

评论列表

空心菜V9

空心菜V9

2
2025-04-17 23:14

学习《道德经》,那么是误解,也可以从中受益。道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学识不同,概念也就不同。大道,一天,二地,三人间,四万物,五反,分清楚这些道因德果就可以了。

三棱心爱文学

三棱心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