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黑龙江小伙连续5年,扔158万吨石头进大海被嘲笑,如今每年坐收500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18 00:26:08

2007年,黑龙江小伙连续5年,扔158万吨石头进大海被嘲笑,如今每年坐收5000万。 一艘满载石头的专业船只在秦皇岛海域缓缓停下,随着船底开关打开,数吨石头轰然落入海中。站在甲板上的李柏林面无表情地望着这一切,仿佛已对这场景司空见惯。这是2010年的一个普通工作日,距离他开始这项被众人视为"疯狂"的投资已经过去了三年。 "看那个败家子又来扔石头了!"岸边不远处,一群当地渔民摇着头,其中一人指着远处的投石船对同伴说道,"听说他已经往海里扔了上百万吨石头,连家底都快赔光了。" 彼时的李柏林确实走到了创业的最低谷。从2007年租下这片海域开始,他已投入了近亿元资金,而海参仍在生长期,没有任何收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就像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 没有人能想到,这位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小伙子会经历如此大起大落。作为建筑业大亨李志刚的独子,李柏林本可以选择平稳接班家族企业。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却坚持要走出自己的路。李志刚对儿子的选择表示支持:"放手大胆去干吧,无论做什么爸爸都支持你,需要资金支持就开口,就当爸爸入股了。" 有了父亲的启动资金,李柏林迅速在秦皇岛的房地产业崭露头角,三年内赚到了2000万的第一桶金。事业正蒸蒸日上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却让他彻底改变了方向。 2007年春天,已经退休来到秦皇岛颐养天年的李志刚,一天垂钓归来却满脸沮丧。原来他常去的那片海域被人承包养殖海参,不再对外开放。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让李柏林嗅到了商机。 "爸,养海参真的能赚钱吗?"李柏林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恰好当时秦皇岛抚宁县有一片海域正在招租,覆盖面积超过一万亩,距岸边约九海里,水深15米。 李柏林没有犹豫,拿出800万元拍下了这片海域30年的使用权。然而,这片海域缺乏天然礁石,不适合海参生长。经过深入学习,李柏林知道了,海参需要依附在礁石上生长,吸收海中浮游生物。 "石头呢?都到哪去了?"2008年4月,当潜水员带着糟糕的消息浮出水面时,李柏林感到一阵眩晕。他刚投入海中的50吨石头竟然一块都找不到了,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这是李柏林创业路上的第一个重大挫折。传统养殖户使用的挖掘机投石方式显然不适合他距离海岸9海里的深水海域。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花费400万元专门定制了两艘投石船,可以一次性投放大量石头,效率是普通方式的数倍。但没想到,洋流的力量比他想象的更强大。 李柏林并未就此放弃。他请教了许多有经验的养殖户,查阅大量资料,最终意识到石头并非消失,而是被洋流整体搬移了位置。他指挥潜水员以原投放点为中心扩大搜索范围,终于在附近找到了那批石头堆。 这次经历让李柏林明白,要在这片海域成功养殖海参,必须克服洋流带来的挑战。他调整策略,决定在海底建立石头围墙,避免后续投放的石头再次被冲走。同时,为了保证海参有适宜的生长环境,他精心设计"空立方"结构,确保石头与石头之间留有足够空隙供海参栖息。 2010年,在连续投石三年后,李柏林面临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资金链断裂。他在房地产上赚的第一桶金早已消耗殆尽,连家里的积蓄也几乎用尽。更糟的是,由于海参需要五年才能达到最佳收获期,他的海底石头王国还无法产生收益。 "没有银行愿意接受海域使用权作为抵押物。"李柏林四处奔走寻求贷款,却处处碰壁。就在这最黯淡的时刻,他的奶奶默默拿出了7万元积蓄塞给他:"孩子,拿去用吧。"虽然这笔钱对于项目来说杯水车薪,但让李柏林感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走投无路之际,李柏林做了一个冒险决定:提前捕捞部分已生长了四年的海参。这虽然意味着这批海参不能卖到最高价格,但若能解决眼前的资金危机,这点损失也是值得的。 让所有人惊讶的是,潜水员捞上来的海参个个肥美异常,每只重量都在半斤以上。这批提前收获的海参很快获得市场认可,仅两个月时间,李柏林就回血9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资金危机,还能继续他的海底石头王国建设。 到2012年,李柏林的坚持终于等来了丰厚回报。五年间投入海中的158万吨石头构建起了完整的海底生态系统,不仅吸引了海参,还有虾、鱼、螃蟹等多种海产品。每年30万斤的海参产量为他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收入,加上其他海产品加工销售,李柏林的"海底银行"源源不断创造着财富。

0 阅读:2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