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原海军航空兵副政委边疆少将正在办公,总政的负责同志找上门来。原来,组织希望:“边副政委脱下身上的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对于国家的急需,边副政委含泪接受组织意见,硬是瞒了家人几年时间。 1959年的中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才十年,国防和工业建设都急需人才支撑。边疆少将,当时是海军航空兵副政委,肩上扛着海军建设的重任。他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路走来,战功不少,信念更坚定。 早年,他亲眼见过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那时候他就立下决心,要为民族复兴拼尽全力。投身革命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陆军转到海军,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把海军航空兵从零开始带了起来。他不是光坐办公室发号施令的人,而是经常出现在训练场,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研究怎么让海军力量更强。 那年秋天,总政的负责同志找上门来,带来了组织的决定:国家船舶工业缺人,希望边疆脱下军装,转到地方工作,去船舶工业总局当局长。这对他来说不是个小决定。海军是他半辈子心血浇灌的地方,从陆军到海军,他早就把这片海疆当成了家。可国家的需要摆在眼前,船舶工业是国防的命脉,造船实力上不去,海上的安全就没保障。边疆心里明白,这个担子非他不可。组织信任他,他没法推辞,哪怕心里再不舍,也得服从大局。 转业那天,他没跟任何人张扬,连家人都蒙在鼓里。夫人还以为他照常去部队上班,孩子们也照旧在院子里玩闹。他不想让家人担心,更不想让他们掺和进自己的纠结。脱下军装,他换上便装,第二天就去了船舶工业总局。从海军到地方,他得从头学起。船舶工业那时候底子薄,技术落后,全靠自力更生。他跑遍了船厂,翻资料、问专家,白天忙现场,晚上熬夜琢磨方案。几年下来,他硬是带着团队干出了成绩,第一艘导弹驱逐舰“051型”问世,后来核潜艇“091型”“092型”也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些成果,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他跟团队一块儿熬出来的。 瞒家人的日子不好过。他每天回家装得跟没事人似的,可心里那份对军营的牵挂谁也不知道。直到1963年,夫人无意中翻出他口袋里的一张调令,才知道真相。她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支持他。那几年,他在船舶工业没日没夜地干,头发白了不少,身子也累垮过几次,但他从没抱怨过。国家的事在他眼里永远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 后来,他又转到农垦部,投身农业建设。田间地头,他跟农民一块儿干活,研究土壤、规划生产。那时候土地承包政策刚起步,他跑遍农村,收集情况,提出建议。办公室里没暖气,他就点着油灯写报告,手冻僵了搓一搓接着干。从军营到船厂,再到农田,他走到哪儿都带着那股子军人作风,干啥都踏实。 边疆这辈子,干的都是国家急需的事。他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共产主义者。战争年代,他冲锋在前;和平时期,他默默奉献。海军、船舶、农业,哪一行他都扑下身子干到底。 边疆晚年回顾这一生,没啥豪言壮语,就说了一句:“我这辈子没白活。”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付出。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