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留学归来的戴望舒,当众打了相恋8年未婚妻一耳光。几月后,他满心欢喜娶好友妹妹,未婚妻则嫁给冰箱销售员。五年后,岳母去世,他却死活不让妻子回家奔丧。 戴望舒,提起这名字,大家伙儿都知道他是“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1905年,他生在浙江杭州,后来在上海读书,先是震旦大学,后转到复旦学法文。1926年,他跟施蛰存、杜衡几个朋友弄了个文学杂志《璎珞》,算是正式踏进文学圈。1927年,大革命搞砸了,他躲到施蛰存家避风头,结果认识了施绛年,从此感情路就开始七扭八拐。1928年,他写出《雨巷》,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经典,谁能想到,这诗里藏着他自己的感情影子呢? 1932年,戴望舒跑去法国留学,专攻法国文学,三年后回国。他不光是诗人,还是翻译家、教育家,在好几所大学教过书。他的诗既有新月派的唯美,又有象征主义的深沉,对现代诗派影响不小。作品里老能看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激励了不少年轻人。现在法国里昂大学附近还有个纪念碑,上面写着“纪念中国诗人戴望舒”,挺让人感慨的。不过,他感情上的事儿,可没这么风光,简直就是一出接一出的悲剧。 先说施绛年吧。1927年,戴望舒在施蛰存家第一次见她,比他小5岁,长得清秀,气质有点忧郁,跟他诗里写的女主角似的。他一下就看上了,开始猛追。可施绛年对他总是忽冷忽热,没啥明确态度。1928年,他急了,甚至拿跳楼逼她,她没办法才答应。1931年,两人订婚,感觉总算有点盼头了,但这感情根基其实挺虚。1932年,他去法国,她还鼓励他去,结果他在国外想她想得要命,写了好多诗,像《烦忧》啥的,全是相思的味儿。 1935年5月,他满怀希望回国,结果听说施绛年跟个卖冰箱的结了婚。这消息对他来说跟天塌了似的。那天在上海咖啡馆碰上她,他气得不行,当着众人的面给了她一耳光,随后登报跟她彻底断了。这8年的感情,就这么稀里哗啦散了。他这人,爱起来死心塌地,可受不了背叛,这一巴掌,既是愤怒,也是心碎。 失恋后,他整个人都不行了。朋友穆时英看他那样子,介绍自己妹妹穆丽娟给他认识。穆丽娟比他小12岁,活泼开朗,挺崇拜他的才华。1936年,两人结了婚,婚礼办得挺热闹,大家都觉得他总算能走出阴影了。婚后他们生了个女儿,也一起去看过电影、听过音乐会,日子看着还行。可问题来了,戴望舒心里老放不下来施绛年。他写《初恋女》的歌词,里面全是旧情,穆丽娟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到了1940年,穆丽娟妈去世了。这事儿本来挺正常,谁家没个白事啊。可戴望舒偏不让她回去奔丧,自己把报丧电报藏了。他是怕她太伤心,又觉得那时候局势乱,不安全。可穆丽娟后来知道了,气炸了,觉得他没权利瞒着她,不让她见妈最后一面。两人大吵一架,她直接提出离婚。他死活不干,还拿命劝她,可她铁了心要走。最后,他没办法,只好签了离婚协议。这段婚姻,算起来也就4年多点,就这么完了。 离婚后,戴望舒一个人过得挺惨,写诗成了他唯一的寄托。他那句“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听着就让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1949年,他去了香港,继续搞文学,还跟第三个女人谈了场恋爱,可还是没啥结果。他的感情路,好像天生就走不顺,跟他诗里写的“寂寞的长途”似的,老是一个人晃荡。 1950年,戴望舒在香港生病去世,才45岁。文坛都觉得可惜,可他的诗却留下来了。《雨巷》到现在还是那么多人喜欢,像首悲伤的歌,唱着他一辈子的爱恨。从施绛年甩了他,到穆丽娟跟他散伙,再到晚年孤零零一个,他这爱情故事,真是让人叹气。他这人,感情上老栽跟头,可这些苦头,也让他写出了那么多好诗。谁能想到,一个写“丁香姑娘”的诗人,自己却老在爱情里碰壁呢? 戴望舒的经历,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儿,也能看出那时候好多文人的情感困境。他的诗好听是好听,可背后全是眼泪。从1935年那一耳光开始,到后来婚姻崩了,再到最后一个人走,他这辈子,爱得轰轰烈烈,也输得彻彻底底。有人说他太执着,有人说他运气差,反正这爱情悲歌,成了他人生最扎眼的一笔。
1935年,留学归来的戴望舒,当众打了相恋8年未婚妻一耳光。几月后,他满心欢喜娶
史说畅谈呀
2025-04-18 09:42:28
0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