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朱元璋诛丞相胡惟庸九族,胡惟庸笑道:“即使我没罪没错,陛下若要想加罪于我,也不担心没有借口去治我的罪。”朱元璋龙颜大怒,指责道:“你的心腹同党涂节已招认你谋逆,你休想抵赖。” 说到丞相胡惟庸,这家伙牛气冲天,功劳大到能把皇帝的风头都给盖了,朝廷上下都得看他脸色。他这么嚣张,朱元璋心里能不犯嘀咕嘛,心想:“跟皇帝混,跟老虎玩,一不小心就得被吃掉。”胡惟庸的悲剧,就是从这儿悄悄发芽的。 胡惟庸跪在奉天殿前,龙椅还没坐热乎的朱元璋甩出一摞罪状,从私拆奏折到毒杀刘伯温,从私调兵马到通倭谋反,罪名比御膳房的菜单还长。老朱的锦衣卫早把丞相府翻了个底朝天,连后院井里捞出来的乌龟壳都成了"通北元信物"。胡惟庸盯着涂节血淋淋的供词冷笑——这货三天前还跪着喊"恩相",现在倒成"大义灭亲"的忠臣了。 批判地看,这场"谋反大戏"压根是朱元璋自导自演的权力火锅。胡惟庸确实跋扈,私扣奏章、收受贿赂不假,但要说他真敢造反,怕是连午门外的石狮子都不信。老朱早看丞相制度不顺眼了,借着胡惟庸这颗钉子,把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连根拔起。你瞅瞅案发后老朱连夜颁布的《皇明祖训》,白纸黑字写着"后世敢议复丞相者,凌迟",这哪是抓反贼,分明是给皇权扩张铺红毯。 最惨的是被卷进漩涡的文武百官。李善长七十七岁高龄还被拖出来鞭尸,开国六公二十侯的脑袋在南京城墙挂成糖葫芦。锦衣卫的诏狱塞得比春运车厢还满,三万多人里真正有罪的怕是没几个——毕竟按老朱的审查标准,跟胡惟庸吃过饭都算"结党",用过同款砚台就是"同谋"。有个大理寺官员偷偷吐槽:"这案子审得比菜市场砍价还潦草",转头就被充军辽东啃雪碴子。 更讽刺的是历史记忆的扭曲。《昭示奸党录》里把胡惟庸写成十恶不赦的奸臣,却绝口不提当年太原起兵时,正是这个"奸臣"帮老朱骗开城门、私放粮仓。朱元璋亲手给胡惟庸立的"通倭石碑",二十年后被倭寇拿来当侵华借口,这黑色幽默能把棺材里的胡惟庸气笑活过来。 但别以为老朱赢麻了。没了丞相的皇帝累成狗,朱元璋自己后来天天批奏折到后半夜,气得在《大诰》里写打油诗吐槽:"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他孙子建文帝被叔叔朱棣掀翻龙椅时,身边连个靠谱文臣都没有——能打的早被爷爷杀干净了。这波操作像极了现代公司老板裁掉所有中层,结果自己天天加班到猝死。 最扎心的是权力游戏的轮回。二百年后张居正又成"摄政宰相",万历皇帝抄他家时用的罪名,跟老朱收拾胡惟庸的剧本一模一样。紫禁城的金砖缝里,至今还渗着1380年的血水腥气。
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捕入狱。太子朱标跪着求朱元璋,痛哭道:“父皇,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