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怀孕期间被降薪怎么办? 职场如江湖,孕妈妈却常成“弱势门派”。法律这把伞撑在每个人头顶,有人却总想偷偷掀开半边,试图钻法律的漏洞,各种手段排挤职场上的孕妈妈。 怀孕不是原罪,降薪更非宿命。当职场性别歧视披上经营困难的外衣,法律条文就是我们最锋利的“倚天剑”。 2021年深圳某科技公司,怀孕5个月的UI设计师林女士突然收到调岗通知,把她从设计部调至后勤部,月薪直接从18000元降到6000元。 公司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声称孕期不宜久坐电脑前,这是为了林女士好。 林女士坚持原来的岗位,却遭到公司拒绝,无奈之下,她只能申请劳动仲裁,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补发工资差额并支付赔偿金12万元。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降低其工资。 公司可以给女职工调岗,但不能因为怀孕降低工资,这样的规定就是为了保护准妈妈们不受薪资冷箭。 案例中,林女士的工资从18000元骤降至6000,这明显是公司挑战法律底线。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等情形降低女职员待遇。 法律对于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就是为了保障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不受就业歧视的打压。 现代女性不仅要在职场奋斗,还要顾及家庭,生儿育女、照顾孩子,可以说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加不容易。 怀孕生育也是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作为公司,更应该体谅女职工,而不是这样的变相打压,榨取没有底线的利润。 对于林女士这样的职场遭遇,我们要学会保留证据,一定要留好工资条以及调岗通知、工作记录等。对于微信记录,也要记得公证,防止公司玩撤回消失术。 在保留好证据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去走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职场中,一般有以下两种陷阱,值得孕妈妈们注意。 一是要警惕公司小规模降薪,例如杭州某女子怀孕期间,公司每月降薪500元,8个月累计4000元。公司用小幅度的降薪,冲垮孕妈妈们的权益堤坝。 二是假装关心,实则心怀鬼胎。北京某公司以减少工作量为由给孕妈妈降薪30%。其实,怀孕期间减少工作量是应该的,但降薪就违法了法律的强制规定。 当职场孕妈妈腹中孕育的不只是新生命,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法治火种。 面对公司的偷偷降薪,一定要勇敢的提起劳动仲裁,相信法律终将会温暖每个坚守权益的灵魂。
女职工怀孕期间被降薪怎么办? 职场如江湖,孕妈妈却常成“弱势门派”。法律这把
运良说是非
2025-04-18 18:00: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