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惠州西湖的苏轼侍妾王朝云墓,此墓看起来平平无奇,墓主人的身份也仅仅是侍妾,

李满谈过去 2025-04-18 19:14:56

下图是惠州西湖的苏轼侍妾王朝云墓,此墓看起来平平无奇,墓主人的身份也仅仅是侍妾,然而,每年仍旧有不少人前来祭拜。 相比如今王朝云墓的“祭拜热”,在古代,尤其王朝云生活的宋代,人们甚至还有一种“朝云崇拜”。古人为什么要崇拜一个侍妾呢?答案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一,王朝云作为侍妾,满足了所有男人对女性尤其对侍妾的想象,也就是说,她符合绝大多数男人的想象。 首先,她是12岁那年就遇到苏轼,且一眼就决定此生跟着他。而当时,苏轼还已经40多岁,两人存在巨大的年龄差。 王朝云在苏轼原配王弗死后续娶其堂妹王闰之前,就已经做了苏轼的侍妾。她陪伴了苏轼22年,却从未因自己未被扶正而有过任何怨言。 王朝云年轻貌美且很有才学,但她却甘心情愿地伺候着苏轼,关键,她还跟着苏轼走南到北,从最初他们遇见的苏杭开始,到密州、徐州、湖州、甚至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期间,王朝云都始终不离不弃。王朝云陪苏轼走过了人生最低谷,怎么吃苦受累,都未曾有过离开的心思,其痴情足以感动绝大多数男人。 所以,王朝云被崇拜,某种程度上,与她能满足所有男人对女人的想象有关。可以说:每个男人,都想拥有一个王朝云。 第二,王朝云被崇拜,还因为文人骨子里有蓄养姬妾的思想,某种程度上,人们崇拜朝云,是崇拜姬妾思想,要知道: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留下碑文的侍妾。 蓄养姬妾,在中国古代跟吃饭穿衣一样平常,真正把不让养妾的,是新中国。 唐代时期,养姬妾的风气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时,不管你是啥人,只要你是男人,就都以养姬妾为骄傲。 《太平广记》曾记载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小摊贩,上有老下有小,生存压力很大,他赚了点钱后,竟不是考虑生活,而是去“蓄别妇于他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更夸张了,他一生以换姬妾换得勤快为荣,他曾写诗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意思是:短短十年时间,白居易就因为嫌弃家里的姬妾太老,而更换了三拨。 宋朝时期,尤其苏轼和王朝云生活的时间段内,中国的蓄养姬妾的风气最甚。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就是宋朝时变得家喻户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话渐渐成为了束缚女人的枷锁。 在那个流行养姬妾的朝代,王朝云的事被众多文人津津乐道,后世文人甚至还专门为她写诗作赋,以至于王朝云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对她的崇拜也日甚。 第三,王朝云被崇拜,也与苏轼有关。 苏轼的词极其出色,他的一生经历也颇为传奇,最重要的是:他屡遭贬谪却始终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人们所崇拜。 人们崇拜朝云,也多少因为她是苏轼的妾室。尤其,苏轼还给王朝云写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词,比如,朝云去世后,苏轼为她写的悼亡诗《悼朝云》诗。 朝云死于惠州后,其墓地是苏轼亲自为她挑选,她的墓碑也是苏轼为她立的。 因为“爱屋及乌”,加上她和苏轼本就是才子佳人的最佳配对,人们自然对王朝云崇拜不已。 所以,王朝云墓祭拜者不断、朝云崇拜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0 阅读:0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