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宣帝萧詧(?~562年),字理孙,西梁开国皇帝,是南梁的梁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由于他并未继承萧梁正统,只是一个依附于西魏羽翼下的“儿皇帝”,所以,史学家也未将他归入萧梁帝系。 萧詧自幼好学,善于文辞,尤其长于佛经义理,因而深得梁武帝萧衍赏识。在昭明太子萧统死后,梁武帝萧衍册立三子晋安王萧纲为太子,却使得昭明诸位儿子都失去了嗣位的机会,为此,萧詧一直愤愤不平。 到了南梁的中大同元年(546年)十月,萧詧又调任雍州刺史。雍州治所襄阳,形势险要,又是萧衍创业基地,世道太平可以奠基树本,天下大乱可以进图霸业,于是他决定在此大干一番。因此他克己为政,延纳规谏,务修刑政,多施恩惠,安抚百姓,颇有治绩。 也许是梁武帝萧衍看出萧詧野心不小,所以在南梁的太清二年(548年)把他的二哥河东王萧誉派去当湘州刺史,让原来的湘州刺史张缵当雍州刺史。可是,张缵自恃才望,在见到萧誉来上任时,他的表现十分冷淡,连应有的迎接礼仪都不举行。萧誉乃宗室亲王,怎肯受此冷遇,于是便以交待州府事务为理由,将张缵留住不放,并对他百般凌辱。张缵见事不妙,便找个机会逃出长沙,之后他便想去荆州江陵投奔老朋友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 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叛军首领侯景攻陷台城后,以梁武帝萧衍名义诏令各路援军返回本州镇。张缵乘机给萧绎写信说,萧誉、萧詧和桂阳王萧慥打算谋反。 此时的萧绎立即不分青红皂白,便把萧慥杀掉。萧詧原本就不服萧绎,见萧绎已经下手,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但他又怕自己势单力薄,便向西魏求援,表示愿作西魏的附庸。 执掌西魏的丞相宇文泰欣然接受,于是立即派兵救援萧詧,并打败了萧绎。萧詧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便开始图谋当皇帝。此时的宇文泰觉得扶植一个傀儡皇帝有利于削弱南梁,于是宇文泰便让人以西魏皇帝的名义带着册封的任命书,于是他便在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六月回到襄阳,他被册立为梁王,并且还设置了百官。 过了两年以后,萧绎平定了侯景之乱,就在江陵即位称帝为梁元帝。第二年又消灭了武陵王萧纪的势力,南梁的日子似乎又过得兴旺了一些。可是,地盘和侯景之乱以前相比,却大大减少了,尤其是富庶的益州、汉东等地,都已落入了西魏手中。对此,萧绎并不甘心。到了南梁的承圣三年(554年)三月,因此萧绎便要求与西魏按照旧图重定疆界,言辞也颇不逊。于是宇文泰便决定大举进攻讨伐南梁。与此同时,萧詧又率领雍州兵马与西魏军会合,联合出兵进攻江陵。萧绎当然不是西魏的对手,过了不久江陵城破,萧绎出城投降。就在这个时候,他岂能放过这个报仇的机会,于是他就对萧绎着实羞辱了一番,没过多久就把萧绎杀死了事。 随后西魏大将于谨等人将府库珍宝搜刮一空,同时还将南梁的王公百官及男女百姓数万口驱赶殆尽并返回都城长安。只把一座江陵空城和荆州一州之地留给萧詧,其余各地包括他原有的襄阳在内,全部都归西魏所有。接着到了第二年(555年)正月,他正式在江陵即位称帝,是为宣帝。定年号为大定,国号仍称为梁,史称“西梁”或“后南梁”。他虽然称了皇帝,但是却在对西魏上书时,仍继续称臣,并且还使用西魏年号。 梁宣帝萧詧少年时便胸怀大志,在位期间生活俭朴,不好酒色。他虽好猜忌,却能知人善任,对待部下宽厚,因而都愿为其出力拼命。但作为一个附庸皇帝,他也只能仰人鼻息。再加上江陵残破,疆土狭小,干戈不息,眼见岁月消逝,却又无力改变,因而一直郁郁不得志。最终他在西梁的大定八年(562年)正月忧愤而死,葬于平陵。
明朝的死循环,差点被朱厚照打破!
【46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