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农民朱海清在地里干农活,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别干了,快回去,你家来了

1988年,农民朱海清在地里干农活,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别干了,快回去,你家来了个大官!”

朱海清心里一紧,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他放下锄头,匆匆赶回家。快到家时,朱海清就看见一辆小汽车停在他家门口,门口还围着不少邻居,在交头接耳。

他快步走进门,就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坐在堂屋里,目光如炬,透着一股威严。

老人见朱海清进来,微微一笑,喊出了他的小名:“你就是冰儿?我找了你们几十年啊。”

冰儿?这个称呼已经很久没有人叫过了,除了娘亲。可自己的娘已经在5年前去世了,眼前这个老人自己根本不认识,也没有见过,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小名的,而且,为什么要找他们这么多年?

就在朱海清疑惑时,老人缓缓说道:“我是李运昌,当年和你父母一起打过鬼子的。”

从李运昌口中,朱海清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母亲麻利嫂,竟然是一位抗日英雄。

李运昌回忆道:1943年,我带着300多名战士,在一次突围中,被7000日军包围在山里,情况危急。

日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可当时唯一认识路的交通员朱殿昆,也就是你的父亲,已经去送信了。

我以为我们要以死相搏时,你的母亲麻利嫂,挺着8个月大的肚子,主动找过来,说要带部队突围。

我担心她,她眼一瞪:“山里女人揣着崽还能追野猪!再说了,这条路只有我和我男人知道怎么走。”

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

我整理好部队,跟着你母亲来到一座悬崖峭壁下面,望着这数十丈高的峭壁,大家都崩溃了。

这不是要困死在这里吗?

没想到,你母亲让所有的战士把绑腿拆下来,接在一起,变成一条长绳子。

随后,她把长绳子挂在身上,二话不说就往上爬,我们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喘一个,心都卡在嗓子眼,看着你母亲在峭壁上腾挪跳跃,爬上去后,麻利嫂在上面拴好绳子,我们的人就顺着绳子一个个爬了上去。大家脱离了危险。

可你母亲却动了胎气,在冰面上生下了你,我为你取了个小名“冰儿”,为了纪念那次的突围。

要不是麻利嫂,我们早就交待在那座大山里了。

说到这里,李运昌已经泪流满面。

对了,冰儿,我记得给你母亲写过好几张欠条,那时你母亲见我们八路军吃野菜,树皮,不忍心,从家中拉来粮食要无偿给我们吃。

但八路军不能拿群众的东西,所以我打下借条。在之后的日子里,你母亲还多次为八路军运输粮食,前前后后差不多有7000斤。这对于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来说太不容易了。

你的母亲是个了不起的人!

李伯伯,欠条我看到了,不过都烧过去给我母亲了。朱海清挠了挠头。

李运昌吃惊道:啊,刚解放时,政府发了通告说欠条可以拿去换小米,你们没有去吗?

朱海清说:我娘说了,就算饿死,也不要去麻烦政府。

讲到这里,朱海清眼眶红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以为平凡的娘,竟然是个英雄。

我曾经回来找过你们,想要偿还这些粮食,但没想到那个村子已经空无一人,我辗转多地,联系了多人,才终于找到你们,可惜,我还是来晚了,终究没能再见麻利嫂一面。李运昌遗憾地说道。

朱海清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要将父母的精神传承下去。他明白,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家国情怀,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麻利嫂,正是这样的脊梁。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家国奋斗不息。

0 阅读:81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