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削减经费,欧洲加快引进美流失人才,华裔人才回流中国

头顶一块布 2025-04-19 10:34:40

当今能称得上真正的国际巨星,特朗普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自从他“二进宫”之后,就开启了他疯狂的表演。

不仅是对外施展各种手段,对本国也没好到哪里去,尤其是在人才这一块儿让冲着高待遇、高经费的顶尖人才们痛苦不堪,纷纷思考外逃。 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华裔科学家、学者回到国内的新闻,他们回国不仅是因为国内发展起来了,还因为特朗普赶人。 有人说中国躺赢了,是真的吗?

人才逃离美国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对于搞科研的人才来说稳定的科研环境和待遇是最重要的两点,哪里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设备,四海的人才就会聚集到哪里。 100年多前,美国还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时候,欧洲就是供顶尖精英钻研的圣地,经济发展最好,能够提供的待遇和经费最高。同时这些精英钻研出来的产品也能反哺欧洲国家发展。 但是这种情况在二战之后发生转变,美国靠着发战争财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开出比欧洲更高的薪酬吸引人才到美国去工作。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爱因斯坦,离开德国去美国,1941年美国“曼哈顿计划”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就是仰赖这些来自欧洲的专家。

当时全世界的人才从四面八方奔赴美国,曾经备受尊崇的英国皇家学会因此破防,创造了“人才流失(brain drain)”这个词。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精英,实在是因为美国给的太多了。 根据德国招聘平台Stepstone的数据显示,德国研究人员的平均年薪为5.46万欧元,而雇主评价平台Glassdoor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科学家的平均年薪超过11.5万美元。 造成差距这么大的原因是欧洲国家和美国对于科研的投入不同,欧盟对于高科技和中等科技行业的研发占到企业总支出的45%,而美国企业的投入高达85%。 简单来说,美国企业更愿意花钱在研发上,这就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到美国去,我国很多著名科学家都曾到美国去学习并工作,只不过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甘愿放弃高薪酬劳回到国内建设。 不过这种状况在特朗普重新上台之后发生了改变。

众所周知,特朗普去年竞选时世界首富马斯克就陪伴左右,并且豪掷将近3亿美元为他“打投”,终于将他推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为何那么卖力肯花钱?当然是要有利可图,特朗普一上任就成立“政府效率部”,让马斯克来负责。 这个部门是干嘛的呢?主要就是和特朗普一起让美国再次伟大,主要措施就是揪出美国政府内部的蛀虫,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马斯克在揪出冒领社保的360岁之类的“老人”之后,被赞美了一番,但接着他更多“刀”下午,美国人就笑不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连最重要的科研经费也大幅削减,并且施压高校“自我审查”。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获得的政府资助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亿美元。 政府资助是要给进行科研的大学和研究所的经费,减少了30亿美元,那会有多少科研人员薪酬减少?多少科研项目难以为继? 不得已很多人才考虑离开美国,去其他国家找工作。 英国《自然》就报道了对1600名美国科研人员的调查,其中有3/4的受访者在考虑离开美国,移居加拿大或者欧洲。 欧洲国家又看到了希望,马上联名致信给欧盟委员会,呼吁立马采取措施吸引外国杰出人才。

“德国之声”发表题目为《亲爱的美国研究人员:欢迎来德国!》的文章,公然挖墙脚。 英国《卫报》也赶紧发文章表示欧洲正在向美国人才提供“科研庇护”。 法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埃克斯马赛大学兴奋宣布,正在接受“科学安全之地”项目的申请,将会在3年内为15名美国科研人员提供总额1500万欧元的资助。 另一所著名的大学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在月初时宣布:拨款300万欧元资助那些在美国无法维系的科研项目。

不仅是德国、法国挖美国墙角,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也公开发声:宣布为国际研究人员开设12个博士后职位,特别关注来自美国的申请。 这些宣传效果立现,代表埃克斯马赛大学的一家公关机构表示,来自美国人才申请已经达到了150多份。 加拿大广播公司直接说“美国的人才流失可能是加拿大的人才引进的”,只能说这样公然挖人对于美国来说,还是太损了。 除了欧洲之外,在美国的很多科研人员也将目光看向了中国,尤其是华裔科学家。

中国躺赢了? 从去年开始,网络上就不断有华裔科学家回到国内任职的消息,比如在3月29日时“苹果首席工程师回国任教”的新闻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位苹果首席工程师名叫孔龙,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他选择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深造,之后入职美国甲骨文公司,后来又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席工程师。 他研究的方向是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数模混合模拟计算芯片等,曾经获得IEEE高级会员、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美国博通UCLA Fellow、美国ADI杰出学生设计师奖、美国高通创新奖学金。 可谓是顶尖的人才,但是今年他选择回到复旦大学任职,担任研究院和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人才。

除了孔龙之外,还有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可穿戴技术专家贠国霖也回到国内,进入钱学森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职。 此外,主要研究等离子物理与核聚变的核物理学家刘畅,也从美国回国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担任研究员;著名数学家林华新进入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担任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国际力学、材料及工程科学领域享有盛名的高华健也全职加盟清华大学,此前他在美国时就培养了不少中国留学生。

看到这么多科学家纷纷回到国内,有些人不理解,说中国是借特朗普的光躺赢了。 真是这样吗?其实不可否认有这个原因,特朗普的各种措施确实让美国的科研环境变得不稳定,导致科学家纷纷外逃。 而这些年高速发展的中国,自然就成了华裔科学家回流的主要港湾。 但是要说中国躺赢,那也不完全正确,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些年中国一直致力于创造开放、稳定的科研环境,吸引各国科学家到中国来做科研。 正因为创造了这样的条件,才能让需要回国的华裔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其他国家的科研工作者同样也欢迎到中国来做科研。 美国人才外流是它自己“作”出来的,中国的努力得到回报,不能说是躺赢。 你们说是吗?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头顶一块布

头顶一块布

聚焦中东热点,深度解读地区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