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8岁的潘天炎在战斗中突然肚子疼,等他上完厕所后,发现我军已撤退,只剩下他一个人。美军士兵已经压上来了。
这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此时的潘天炎,想走已经来不及了。
既然走不了,那就多消灭一些敌人,也不枉到这世上走一遭。他心里想。
于是,他迅速调整状态,将所有的手榴弹都收集到身边,躲进一处掩体。
然后密切地注视着敌军的动态。30米,20米,10米,潘天炎果断地扔出一颗手榴弹。敌人被炸倒一片。
怕死的敌军被袭击,他们以为中埋伏了,大声用英语喊着:撤退撤退。
潘天炎知道,敌军不会就这样撤走的,肯定还会冲上来。
果然,不一会,敌军又摸上来了,潘天炎故技重施,又炸翻不少敌人。
敌军因为不清楚我军实力,不敢再贸然进攻。潘天炎准备撤退,他刚一抬头,发现6个美军已经又摸上来了。
走不了,那就继续战斗。
潘天炎故意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来了,准备战斗。端起机枪一阵扫射,送他们去见了上帝。
就这样,敌军连续进攻了8次,都被潘天炎一一击退。
此时的美军也发现了,阵地上就一个人。让他们气得牙痒痒,发誓要活捉潘天炎。
敌军将队伍排成扇形,想围合潘天炎。
潘天炎一看,手榴弹已经没几个了。是时候说再见了。
他悲壮地握着手榴弹,等敌人上来就拉,没错,他准备和敌军同归于尽。
突然,一颗颗炮弹从天而降,在美军中间炸开了花。阵地上又响起了冲锋声。
潘天炎转头一看,班长带人过来支援来了。
潘天炎热泪盈眶,擦了擦眼睛,和战友们一起战斗。
敌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一个个落荒而逃。
原来,撤退后,班长清点人数,发现潘天炎没跟上。又听到传来的爆炸声,就知道潘天炎被困住了,马上带人过来支援。
潘天炎以一己之力,挡住了敌人的9次进攻,狠狠地挫了一把敌人的锐气。他也因此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孤胆英雄”。
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青年英雄”荣誉称号。
1953年,潘天炎从朝鲜回国,不久后因为身体原因退伍返乡,1970年病逝,去世时还不到40岁。
潘天炎虽然年少,但是却有勇有谋。着坚守这地,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周旋,打死30多个敌人,致伤百余人,真是智勇双全。 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历史上涌现出不少到了孤胆英雄。谭秉云就是其中一个。
一天,谭秉云所在的连队接到阻击敌人的坦克,为大部队转移争取时间的任务。
谭秉云带着战士们在一处公路两旁设伏,这条公路一旁是江河,一旁是悬崖峭壁,是个绝佳的埋伏点。
然后,他带着另一个战士毛和隐蔽在树丛里,等待着。
黎明时分,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敌人来了。谭秉云全身的神经紧张起来。
一会我上,你掩护。谭秉云对毛和说。
谭秉云顺着树丛往前爬,看着坦克越来越近,谭秉云屏住呼吸,待坦克离他只有7公尺的时候,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将手雷粘在坦克后面。
轰!一声巨响,可并没有对这个铁疙瘩造成什么伤害,还是继续往前走。
可恶,谭秉云马上又掏出一个手雷,快步冲上去,将手雷插在履带上,坦克被干翻了。
谭秉云因为来不及躲避,被弹片击中额头,鲜血直流。
毛和冲出来要给他包扎,突然,一连串的炮弹在两人周围炸开。
快,把第二辆干掉。谭秉云急切地说。
毛和拿着手雷就冲上去。
谭秉云顾不得包扎,将身上的最后一个手雷朝坦克扔去。没打中要害,坦克还在喷着火舌。
谭秉云端起自动手枪一顿扫射,将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掩护毛和。
果然,敌人将炮口对着谭秉云这边打,毛和趁机将手雷插进坦克履带,将坦克炸瘫痪了。
里面的敌军打开顶盖,还没落地,就吃了枪子儿。
后面的坦克被吓得调转车头,往来的方向逃窜。
谭秉云知道,这条路已经被两辆坦克堵住,敌人不会轻易过来了。得另外找伏击点。
他往前走了大概一百公尺,看见一处地形,一边是陡坡,一边是山崖,而且,陡坡上还有一簇茂密的葡萄藤。就这里了。
谭秉云独自趴在葡萄藤里,等待着猎物。可是从早上等到中午,都不见敌人的影子。
中午的太阳烤得人昏昏欲睡,谭秉云强打精神,注视着公路。
他只带了一支爆破筒,一把枪,两个手雷,要面对敌人的重装甲部队,他没有害怕,反而十分兴奋。
忽然,他听见了远处传来坦克车的声音。来了,谭秉云眼睛紧紧地盯着路面。
一串的坦克开过来了。
谭秉云看见,坦克上的顶盖打开来了。应该是天气太热的缘故。
他心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看准时机,他一个箭步冲出来,冲上坦克,一手抓住顶盖,一手将手雷塞进坦克里。
手雷在坦克里面爆炸,浓烟滚滚。接着,坦克的油箱也爆炸了,火苗顿时吞噬了坦克。
公路上一片混乱,后面的坦克拼命掉头,火炮机枪胡乱发射。
敌人的坦克又一次被打退。
谭秉云以一己之力,堵住敌军8小时,为大部队安全转移争取了时间。
战后,谭秉云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