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山东一位老汉弥留之际,把女儿叫到身边,指着身下的凉席说:“我走了以后,你千万不要把这张凉席扔了,这可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孙老汉躺在炕上直喘粗气,他闺女秀英攥着老头的手,眼泪止不住的流。
孙老汉忽然伸出两根手指头,哆哆嗦嗦指着身子底下的凉席:"等爹走了之后,万万不能扔了这席子,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
还没说完,老汉眼一闭就走了,孙秀英摸着凉席发愣,这席子看着白生生的,摸上去冰手得很,夏天往上一躺凉快的很。
可要说有什么特别的,也就是比草席子结实些,用得年头久了边角都磨得发亮。
转眼间33年过去,孙秀英都成满脸褶子的老太太了,家里头日子过得紧巴巴,可那床凉席始终垫在她炕上。
等到1963年开春,县里突然来人说要建博物馆,几个戴着眼镜的干部挨家挨户转悠,说是要收老物件。
那天上午,孙老太正在院里晒被褥,几个穿中山装的人路过门口,忽然隔着篱笆墙"哎哟"一声。
领头那个40多岁的人眼睛瞪得溜圆,指着堂屋炕上那床凉席直哆嗦:"大娘,您家这席子能让我们瞅瞅不?"
没曾想这一瞅可不得了,没过两天,省城就来了七八个专家,拿着放大镜在凉席上照来照去。 领头的白头发老头拍着大腿喊:"可找着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象牙席!"孙老太听得云里雾里,这才知道这床席子来头大得吓人。
原来这凉席是前清皇宫里的物件,当年八国联军打北京,有个小太监趁乱偷出来三床象牙席。
后来这宝贝几经转手,被胶东首富丁百万花一千块现大洋买下。
孙老太她爹年轻时候在丁家当账房,东家逃难前清点家当,他咬咬牙把全部积蓄都掏出来换了这床席子。
专家掰着指头给老太太算账,象牙席全国就剩三床,故宫博物院藏着一床,台北故宫一床,剩下这床就是她家的。
现在国家有规定不让用象牙,这物件往后就是绝版货,他们愿意出500块钱收购,这笔钱在当时可是能买三间大瓦房。
一边是钱一边是父亲临终所托,她心中很是纠结,这席子是爹临终前千叮万嘱要留住的念想,可家里三个孙子饿得跟猴似的,500块钱够全家吃两年白面。
村干部听说这事,天天上门劝:"老姐姐,这物件放在您家就是个铺炕的,捐给国家能让千万人开眼,您要惦记老爷子了随时去博物馆看。"
那天夜里,孙老太摸着凉席上细密的纹路,想起小时候爹总说这席子金贵,三伏天都不让沾水擦。
她忽然明白过来,爹说的"宝贝"不单是值钱货,更是要她守住这份传承。
第二天大清早,老太太把凉席递到了博物馆的人手中:"拿去吧,放我这儿早晚糟践了。"
博物馆给开了个红彤彤的奖状,还硬塞了五百块钱,孙老太攥着钱站在空荡荡的炕前,忽然咧着没牙的嘴笑了,这凉席跟着她30多年,如今算是找着正经去处了。
后来县里办展览,孙老太挤在人群里看玻璃柜里的象牙席,听见旁边小年轻说"这手艺现在可没人会了",她心里头又酸又甜。
要论价钱,早些年就有人出价上千万,可再多的钱也换不来这背后的故事,既是老父亲对闺女最后的牵挂,也是老百姓对文化传承最朴实的守护。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金恒源著. 再说雍正[M]. 2018)
华华
太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