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男孩上职业学校学“砌砖”,19岁靠“砌砖”将自己砌成世界冠军,成

熹然说历史 2025-04-19 19:24:41

2014年,广东男孩上职业学校学“砌砖”,19岁靠“砌砖”将自己砌成世界冠军,成名后,他拒绝了百万年薪工作,毅然回到母校任职。 2017年阿联酋阿布扎比,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颁奖现场。当国家广播中响起"China"一词时,19岁的梁智滨浑身沸腾,他以近70分的成绩站上了世界砌筑项目的最高领奖台。这是中国在砌筑项目上的首枚金牌,成绩来之不易。然而,这个辉煌时刻背后,是一个农村少年的执着与坚持。 那是在2014年,16岁的梁智滨刚刚告别了家乡广东吴川的兰石镇,来到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学习。这个被誉为"中国建筑装饰之乡"的地方,从小就在梁智滨心中埋下了建筑的种子。12岁时,每当村里有人盖新房,他总会驻足观望,盯着工人们砌墙的每一个细节。工人们下班后,他偷偷拿起工具,在地上有模有样地学习。 "你有什么绝活?弹钢琴、跳舞、画画?"当同龄人谈论着各种才艺时,梁智滨的回答却是:"我会砌墙,我想在将来亲手为爸妈砌一栋房子!"这样的回答常常引来他人的嘲笑:"不就是个砌墙的,砌墙算什么绝活?" 在广州的职业学校里,梁智滨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但专业课上却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每次实验课结束,同学们都离开了,唯独他一头扎进全封闭式的实验室继续研究。那里没有空调,房间内充满灰尘,再加上堆积的红砖和水泥墙,很快就会让人汗流浃背。这样恶劣的环境,全班没几个人能受得了,但梁智滨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为了让墙面更加光滑平整,他坚持赤手砌墙,从不戴手套。短短时间内,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严重时还会被磨出血泡,血和泥浆混在一起,发红的伤口让人心疼。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不允许超过1毫米的误差,一旦超出,就推倒重来。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引起了教练林晓彬的注意。 林教练欣赏这个执着的男孩,在他的指导下,梁智滨参加了学校的选拔赛并脱颖而出。随后,他代表学校参加了山东省的选拔赛,为即将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做准备。然而,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由于长期在灰尘环境中训练,梁智滨不幸患上了肺炎,就连拿起砖头都变得费力。 当梁智滨进入国家集训队后,他面临的挑战远超想象。2016年,他与教练一同来到长沙训练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高强度训练。砌筑专家组长雷定鸣曾这样形容:"整个集训时间大概在一年左右,每天高强度训练,完全就跟备战奥运一样,每天8小时的训练,接连滚动式的淘汰制,9进5,5进2,2进1。" 在这段时间里,梁智滨砌了不下350面墙,每面墙使用的砖能达到200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他的教练林晓滨也一直陪在身边,在没有空调的大棚里反复练习。令人惊讶的是,随着一轮轮的淘汰,这个人才济济的集训队,最终只剩下梁智滨一人在坚持。面对4个教练的监督,他白天模拟训练,晚上则训练体能,同时学习英语,为国际比赛做准备。 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这个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大赛,含金量和严格程度不亚于奥运会。作为中国队唯一的砌筑选手,梁智滨肩负着为国争光的使命。比赛要求选手在22小时内根据图纸砌出三面最美、最具欣赏价值的墙,评判标准苛刻至极——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比赛第二天就出现了危机。梁智滨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图纸中有个位置需要留空换砖,他一不留神就忽略了这个小细节。教练当时急得差点直接上手帮忙,幸好及时忍住了。这个失误让他被扣了一些分,好在教练观察到其他选手也普遍在这个位置有失误。他们在当天结束后及时总结,防止再出现类似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最具挑战性的是一面带有隼图案的墙。难点在于隼的嘴和头都是悬空的,如果简单地砌上去,很快就会掉落。经过深思熟虑,梁智滨创新性地采用钢板支撑方法,将隼的头和嘴牢牢固定在墙上。这个过程耗费了近两小时,但最终效果令人赞叹。 比赛结束前5-10分钟,他顺利完成了所有任务。专业人员检验后发现,三面墙零误差,颜值全场最高。最终,梁智滨以69.8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第二名与他的差距不到0.5分,有惊无险地成为了"世界第一"。 获得世界冠军的梁智滨回国后备受瞩目。各大建筑公司争相抛出橄榄枝,有的承诺年薪百万,提供住房和车辆等丰厚福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9岁的梁智滨拒绝了所有高薪聘请。在他看来,砌墙不是为了金钱,而是源于真正的热爱。他的梦想是为父母建造一栋大别墅,而非追求百万年薪。 2019年,梁智滨选择留在母校任教,像他的教练一样培养更多砌筑人才。他专门开设了"梁智滨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截至2023年,他已为国家培养了多名省市级别的冠军。2020年11月,22岁的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0 阅读:1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