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好客好山东 山东企业的"真金白银"给投资者信心
春日的齐鲁大地,资本市场正上演着一场不同寻常的"春耕"图景。4月9日,山东省国资委与山东证监局刚签署了《关于推动山东辖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墨迹初干,一场以"真金白银"为底色的信心保卫战,就在山东42家上市公司中悄然展开。
一、政策定调:国资大省的"稳市"智慧
作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的"优等生",山东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86万亿元,省内的控股上市公司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新能源、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等战略产业链。此次政监联手推出的《合作备忘录》,恰似为这些企业量身定制了"高质量发展导航仪"——既要当好产业升级的"火车头",更要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
在座谈会上,省国资委副主任秦春玲的一席话道破天机:"市值管理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企业价值与市场信心的双向奔赴。"这番话背后,是山东国资改革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深刻转变。通过回购增持、优化分红、强化信披等"组合拳",山东国企正把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转化为投资者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二、真金白银:42家上市企业的"信心保卫战"
当资本市场受到关税冲击春寒料峭时,山东省上市企业选择用行动点燃"篝火"。截至4月9日,全省已有42家次上市公司启动回购增持计划,获批贷款金额达64亿元。这相当于在资本市场投放了64亿个"信任筹码"——杰瑞股份公告称,公司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不高于2.5亿元;天润工业公告称,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回购,回购数量305万股,金额为1669.40万元;还有潍柴动力,山东黄金,浪潮信息等企业纷纷发力,每笔资金的流向,都在重构市场对这些上市企业的价值认知。
三、制度创新:从"单向输血"到"价值共生"
山东上市企业的担当,远不止于资金投入。在青岛港的智慧码头,投资者关系管理系统已升级至最新版本——通过AI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中小投资者的关切点;华鲁集团首创"市值管理沙盘推演",将ESG指标量化融入经营决策;鲁商发展推出的"股东开放日"活动,让投资者亲眼见证社区养老项目的暖心场景......这些创新举措,正在打破资本市场"信息孤岛",让价值创造变得可感可知。
更值得关注的是,7家省属企业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市值管理路线图":有的计划设立投资者保护专项基金,有的探索"业绩对赌式回购",还有的将研发投入与分红比例动态挂钩。这些充满山东特色的制度设计,正构建起新型"企民利益共同体"。
四、长远棋局:担当背后的发展辩证法
在山东企业改革的战略蓝图中,"担当"二字始终与"发展"同频共振。当多数企业还在纠结短期股价波动时,山东高速集团已把目光投向十年后的智慧交通生态;当同业追逐热点概念时,中国重汽坚持将每年营收的一部份投入新能源重卡研发。这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让山东上市企业的每一次回购增持都成为价值投资的"风向标"。
正如浪潮集团董事长在交流中所述:"我们增持的不是股票,而是对数字中国未来的信心。"这种把企业命运与国家战略深度绑定的担当,正在重塑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在山东,上市企业的每股收益里,既计算着经济账,更丈量着责任账。
从大明湖畔到黄海之滨,山东企业正用担当之笔书写新时代的"资本论"。当64亿元回购资金化作滋润资本市场的春雨,当42家上市公司构建起价值共生的生态圈,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更是一个经济大省对"国之大者"的深刻理解。山东省企业以市场化的担当守护公共价值,用资本的力量反哺实体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始终做那艘最稳健的领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