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理解了《人民文学》这个中文文学的圣殿级期刊,这三十年面临的什么样的生存经历的人,才会明白杂志社为啥愿意给一个会念别字的英语人发“传播贡献奖”:
1、改开之后,尤其是90年代之后,物欲横流,风气浮躁,加上拨款策略变化,当时一大堆传播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实体陷入了运营困难,反而是像《读者》《知音》这种风格的产品逐渐风靡。
2、国人应该感谢酒蒙子,是茅台酒厂,在90年代的资助,帮助像人民文学,围棋这些曲高和寡的事物,度过了那个最困难的全民迷茫年代。我对茅台一直有好感,不是因为我喜欢喝它,更因为我知道这点事,我敬佩季克良团队的境界。与江小白在瓶子上印语录的轻文艺不一样,茅台在人民文学、围棋这些事物的援手,给了真正的文艺“雪中送炭”,这是真正的文艺。。
3、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间与网文相得益彰,纸质杂志,“重”创作的实体又陷入了又一轮运营困难,酒好卖不掉,成为最大的现实。
这个时候,能一下子给人民文学卖掉近9万个订阅,帮助它收获如此之高的读者群体(优质产品回头客高),杂志社给定制个奖,是正常的。
诗与小说不能吃,作家也需要吃饭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