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年,27岁朱瞻基,拿300斤大缸扣住二叔朱高煦,并熏炭,把46岁二叔烤糊

佳说历纪 2025-04-19 23:29:14

1426年,27岁朱瞻基,拿300斤大缸扣住二叔朱高煦,并熏炭,把46岁二叔烤糊。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生于1378年,从小在北平燕王府长大。他性格桀骜,年轻时就不守规矩,偷鸡摸狗的事没少干,连爷爷朱元璋都看不下去,多次责骂朱棣管教不严。可到了靖难之役,朱高煦却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战场上救父无数次,立下大功。朱棣曾夸他能打能拼,甚至暗示他有接班的潜质。这话让朱高煦心里燃起了野心的火苗,觉得自己迟早能当皇帝。 但朱棣最终还是选了长子朱高炽做太子,朱高煦不服气,觉得自己战功那么大,凭啥轮不到他?他多次给朱棣上书,要求改立储君,还偷偷在京城拉帮结派,攒了几千人的私兵。朱棣让他去封地山东乐安,他磨磨蹭蹭就是不去。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朱高煦觉得机会来了,开始筹划造反。 朱高炽身体不好,当了不到一年皇帝就驾崩了。朱瞻基从南京赶回北京奔丧,朱高煦得到消息,派兵在山东埋伏,想半路干掉这个侄子,自己取而代之。可惜计划没成,朱瞻基顺利登基。洪熙元年,朱高煦在乐安正式举兵造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矛头直指朝廷大员。朱瞻基不含糊,亲自带兵平叛,大军压境,叛军很快就撑不住了。 朱高煦退守乐安城,朝廷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粮食吃光了,士兵跑了一堆,他一看没戏了,只好投降。朱瞻基把他贬成庶人,押回北京,关在西安门附近的一处宅子里。本来这事到这儿就算告一段落,可宣德元年,朱瞻基去看他时,朱高煦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伸脚绊了皇帝一下。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朱瞻基勃然大怒,直接让人抬来一口300斤的大缸,把朱高煦扣在里面。 朱高煦力气不小,居然把缸顶了起来,朱瞻基干脆让人堆上木炭,点火就烤。浓烟滚滚,朱高煦在里面没撑多久就没了气息,死时46岁。这事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但也彻底断了朱高煦余党的念想,叛乱的尾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朱瞻基这边呢,生于1399年,是朱高炽的长子,从小聪明伶俐,朱棣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带着他四处巡游,教他治国打仗。朱高炽在位时间短,朱瞻基接手时才27岁,却已经很有主见。他继位后雷厉风行,整顿官场,减税安民,还派郑和下西洋,把国家治理得红红火火。他和父亲的短暂统治一起,成就了明朝有名的“仁宣之治”。 可话说回来,朱瞻基这人也不是善茬。面对朱高煦的叛乱,他没半点手软,用大缸熏烤的法子,既狠又绝,直接震慑了所有想造反的人。这手段虽然管用,但也让人觉得有点太过了,毕竟是亲叔侄,至于下这么重的手吗? 这事背后,其实跟明朝的宗藩制度脱不开干系。朱元璋建国时,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给他们兵权,想靠血脉稳固江山。可时间一长,这些藩王翅膀硬了,就容易生出别的心思。朱高煦就是典型,他有军功有野心,又觉得自己比大哥更有资格当皇帝,造反几乎是迟早的事。而朱瞻基这边,继承皇位才两年,根基还不稳,面对叔叔的挑衅,他只能用最狠的办法立威,不然朝廷说不定就被搅得天翻地覆。 再说家族恩怨,朱高煦跟朱高炽兄弟俩关系一直不好,朱高煦瞧不上大哥身体弱,觉得自己更适合当皇帝。朱瞻基继位后,这种矛盾就转到了叔侄之间。朱高煦绊的那一脚,可能就是多年积怨的爆发,可他没想到,这一下把自己彻底送上了绝路。 这事对后世影响也不小。朱高煦死后,朝廷对藩王的管控更严了,兵权逐渐被收回,藩王造反的事儿越来越少。朱瞻基用血腥手段换来的稳定,确实让明朝多享受了几十年太平日子。但这也让人思考,权力这东西,到底值不值得用这么惨烈的方式去争去抢? 朱高煦的失败,归根结底是野心害了他。他有能力有胆量,可偏偏选了条不归路。而朱瞻基的果断,虽然保住了皇位,却也留下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标签。这叔侄俩,一个输得彻底,一个赢得血腥,历史就是这么残酷,谁也逃不掉。

0 阅读:303
佳说历纪

佳说历纪

每个人物都有温度, 每个故事都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