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西一位大哥在某个网站上买了15000块的往返机票,结果一不小心点到退票了,瞬间被扣了14000。他找平台要退款,结果平台竟然把责任甩给了航空公司。后来怎么样了呢? 今年二月份,山西运城的高先生为他在日本读书的孩子,认真地通过某个网络平台,预定了八月份从北京飞往东京的往返机票。 可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充满了意外。当高先生想要改一下出行日期,结果在网上操作的时候,匆忙之中竟把改签给点成了退票。 后果马上就体现出来了。平台系统立马确认了退票,紧接着,高先生收到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扣款通知,居然是十四千多块钱! 一万五千多的票款,眼看就只剩下这点了。高先生心里急得不得了,立马拨通了平台客服的电话,希望能弄明白个所以然,看看能不能有回旋余地。 客服的回复并没有给他带来希望,居然建议他直接联系航空公司协调。 髙先生按照建议联系了航空公司,得到的回复却让他更加困惑:航司方面表示,根本查不到髙先生的任何订票或退票记录。看来平台和航司之间的信息,真是断链了。 此时距离航班起飞还有五个月呢。这么早就退票,照理说平台或航空公司不应该因为这个而损失几乎全票价的吧。 高先生对此感到非常不满,觉得平台扣的费用简直离谱。他认为,就算得赔点钱,一万四千多元也实在太过分了,让人无法接受。 高先生多次追问和质疑,但平台方却始终坚持按照规定收费。 经过几轮交涉,平台终于愿意退回大约五千二百元。但这与高先生所支付的票款以及他的心理预期相差太大,他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 高先生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媒体。记者介入后联系了平台,工作人员的回复还是那样,说扣费是合规的,至于具体细节还得等公司总部进一步确认。 髙先生的经历并不是孤例。报道一发布,网上立马涌现出许多有相似遭遇的人。有人说自己想取消预定的酒店,却被告知要扣掉一晚甚至一半的房费;还有人反映,刚付款不到五分钟就发现机票买错,最后一千多元只退回二百。 这些类似的经历都指向了在线旅游平台在退改签方面的规则问题。 那些高额的扣费标准,够不够透明呢?条款本身是不是公平合理?当消费者的权益在这些复杂的规则和沟通不畅中受到侵犯时,又该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呢? 髙先生这场尚未解决的争议,带来的疑问远比他自身的经济损失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觉得这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经济损失虽然重要,但背后涉及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反应更为关键。这样的争议不仅影响了当事人,也引发了大家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最近,山西一位大哥在某个网站上买了15000块的往返机票,结果一不小心点到退票了
亚森说科技
2025-04-20 13:36: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