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侨居美国多年的军统“杀人魔王“毛森,在晚年生命垂危之时向儿子做出最后

牧童的娱论 2025-04-20 16:15:33

1992年,侨居美国多年的军统“杀人魔王“毛森,在晚年生命垂危之时向儿子做出最后的请求,他渴望能够再次回到祖国,看一眼自己的家乡。   1992年春,美国加州旧金山郊外,一间老旧的疗养院中,一位白发斑斑、眼神混沌的老者正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呼吸微弱。   他的名字,毛森,曾经是国民党军统系统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杀人魔王”,而此刻,他只剩最后一口气。   陪在他身边的,是他的长子毛建光,一位蜚声国际的科学家,曾参与多个美中联合科研项目,是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在无数人眼中,他是智者、是未来的引路人,而在病榻前的毛森眼中,他只是那个小时候被自己教写毛笔字的孩子。   毛建光握着父亲枯槁的手,轻声道:“爸,您还有什么心愿吗?”   毛森艰难地睁开双眼,眼神忽然清明了几分,喃喃地说出一句话:“我……想回家……想看看老家最后一眼。”   这句话像一柄锈刀插入毛建光的胸口,他从小听母亲只言片语地提起父亲的“过去”,但母亲总是轻描淡写。   直到成年后,他才从泛黄的资料和零星线索中拼凑出父亲真实的模样,一个靠冒名顶替读书、误打误撞入军统、最终成为屠戮同志的刽子手。   毛森出生于江苏某地,祖上并无显赫出身。   少年时家境贫寒,却心气极高,彼时的他不过是个地方混混,因为名字相似,便自称是“毛人凤的堂弟”,混进了南京的学校,此事很快传到了毛人凤耳中。   按常理应严惩,但毛人凤在一次机缘中发现毛森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心理分析能力,便破格收其入军统特训班。   从此,毛森便像一条从污泥中钻出的毒蛇,彻底改变了命运。   他心狠手辣,审讯手段残忍,在抗战与内战时期都曾负责破获中共地下党组织,一时间成为南京情报口中的“黑蛇”。   他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终结。   抗战胜利后,毛森随汤恩伯南征北战,镇压解放区、剿共支线。   他自诩为“宁可错杀一百,不放一人”的信徒。   可惜,历史的洪流浩浩汤汤,他个人的“效率”在整个大势崩塌中变得无足轻重。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毛森亦搭上最后一艘军舰。   他原本希望能在台湾重整旗鼓,继续效忠党国,却因卷入争权斗争站错队,被迅速边缘化。   最终,他依靠积攒的金条与早年逃命时带出的情报,辗转移居美国。   这些年里,他看似平静地度过余生,毛建光在美国长大,天资聪颖,后考入麻省理工,专攻量子工程领域,被誉为“东方的费曼”。   可无论在外人眼中多么光鲜,他心中始终有个沉重的结,那个背影瘦削但身影阴影长长的父亲,似乎从未离开过历史的审判席。   “爸,祖国已经变了,你确定你要回去吗?”毛建光一度犹豫。他担心父亲落地就会被扣押,甚至清算。   毛建光终究答应了,他四处托人打听,递交申请。意外地,审批很快通过了。   也许,祖国真的变了;也或许,在历史面前,个人早已微不足道。   当年深秋,毛森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离开祖国已经四十余年,再踏实土之地,他已是八十四岁的风中残烛。   在看遍了家乡的情况后,他最后的遗愿也是完成了,他带着病躯回到了美国,仅仅过了四个月,他就离开了人世。   毛建光为父亲举行了简单的葬礼,他站在坟前,心中百感交集,他曾痛恨父亲的冷血,厌恶父亲那段沉重的历史,但此刻,他只是一个送别亲人的儿子。   这一趟归乡,是毛森对这片土地的一次低头,对一个满身罪业的老人而言,能在死之前看看自己的故土,就是最大的心愿了。 参考资料: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历史的温度》

0 阅读:149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