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整编74师在孟良崮覆没。暴跳如雷的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处理了一批人。会后,胡琏来到陈诚家中,推荐陕西老乡关麟征出山。 关麟征在黄埔军校时期便是校内表现突出的学员,毕业后顺利步入了军队。 蒋介石正是看中了关麟征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使得关麟征很快从一个普通的教导连排长,晋升为集团军总司令。 然而,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逐步削弱了关麟征的权力,最终将其完全边缘化。 陈诚与关麟征有着个人矛盾,且陈诚巧妙地在蒋介石面前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的权力。 两人最早的矛盾发生在1928年,当时关麟征被任命为11师的团长,而陈诚则是该师的副师长。 两人性格迥异,且在军事战略上有所分歧。 陈诚在11师中安插了大量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官员。 关麟征对陈诚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蒋介石决定调整人事安排。 关麟征被调离了11师,转任第5师副师长。 尽管他在战场上取得过不少胜利,在国民党内部,关麟征显得愈发孤立无援。 关麟征的部下不听指挥,他在军中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1939年,面对日本侵略者集结的十万大军,关麟征指挥的部队激烈抵抗,最终击溃了敌军,成功守住长沙。 一位日本军官曾感叹,关麟征的一个军,足以抵得上中国普通军队的十个军。 蒋介石亦曾在军事会议中高度赞扬关麟征。 然而,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蒋介石废除了关麟征的兵权。 那时,蒋介石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国内政治和国际形势上,而关麟征被迫退居二线。 10月,关麟征被任命为云南警备司令。 此时,国民党在面对学生抗议活动时,采取了极为激烈的镇压手段,导致了数名学生的死亡。 蒋介石为了平息民众的怒火,将关麟征作为替罪羊,决定将他“停职议处”。 关麟征对此事并不知情,也无法为自己辩解。 关麟征被停职后的近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没有收到来自蒋介石的任何进一步指示。 1946年,蒋介石才委任他担任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的教育长。 这一职务让关麟征彻底转变为一位教学管理者。 1947年,关麟征曾有过一次重返军队的机会。 那一年,蒋介石决定替换失败的汤恩伯。 时任整编11师师长的胡琏提议将关麟征推荐为汤恩伯的继任者,这一提议得到了陈诚的支持,并最终被提交给蒋介石。 但蒋介石在听到这个提议后表现出了强烈的疑虑。 胡琏与关麟征二人同为陕西人,且胡琏曾在关麟征麾下服役。 蒋介石担心这一举动会让陕西势力在军中崛起。 在经过一番思索后,蒋介石决定拒绝这一提议。 胡琏随后也决定放弃对关麟征的支持。 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逐渐明朗,关麟征决定辞去所有职务,并与家人一同迁往香港。 国民党内部还有很多名将遭受排挤。 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 在初入军界时,他曾在党务学校担任文职教官。 在一次军需官克扣薪资的事件中,孙立人愤而采取暴力手段,导致自己丧失了生计来源。 孙立人最终通过财政部长宋子文的赏识,得以进入军界,并成为税警总团的团长。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孙立人调任第9集团军。 在刘家宅一战中,他指挥的税警4团成功抵挡了日军的进攻,获得了升职的机会。 然而,这场战争中的炮击让孙立人重伤昏迷,宋子文随即安排他前往香港治疗。 返回后,他才发现自己所依附的税警总团已经解散,经过努力,孙立人得到了孔祥熙的支持,重新组建了税警总团,并将其转型为缉私总队。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攻缅甸。 孙立人被派遣前往缅甸,在曼德勒与英军合作进行作战。 尤其是在仁安羌战役中,他指挥的部队成功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日军,解救了7000多名英军士兵。 然而,他与上级指挥官杜聿明的关系却日渐紧张。 1942年,杜聿明发布了撤退命令,但孙立人认为应当趁日军未稳立足之际夺回密支那。 然而,由于蒋介石对杜聿明的信任,孙立人的意见被忽视,最终导致38师在撤退过程中遭遇重创。 战后的孙立人曾被美国多次接见。 然而,孙立人始终表现出对蒋介石的忠诚,甚至将美方的意见传达给了蒋介石。 这一行为却引发了蒋介石的嫉恨。 在台湾,孙立人为台湾的新兵训练做出了贡献,但孙立人不满蒋经国对军队的掌控,甚至反对其在军队中设置特务组织,公开批评蒋家父子的独裁行为。 这些举动使得孙立人最终遭到了蒋介石的打压。 1955年,蒋介石通过“保密局”制造了孙立人“间谍案”,并将其软禁在家。 此后,孙立人忍受了33年的软禁生活。 参考文献:[1]袁武振,邓晓丽.关麟征部征与台儿庄战役[J].人文杂志,1998(4):116-119
1947年5月,整编74师在孟良崮覆没。暴跳如雷的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处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20 21:49:07
0
阅读:63